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大学生控制欲与孤独感对不确定消费偏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07 20:46
【摘要】:控制欲指个体依据自己意愿掌控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欲望或动机。孤独感指个体期望中的社会联接与实际的联接的差值,是因为社会联接不符合自己愿望而主观感觉到的心理落差。控制欲和孤独感会影响个体规避不确定场景,不确定消费偏好与不确定场景类似,本研究旨在探讨控制欲、孤独感对个体不确定消费偏好的影响。具体研究进程包括三个环节,首先编制适用于大学生的控制欲问卷,然后应用自编制的控制欲问卷和Russell编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孤独感量表(UCLA)筛选4组被试64人(高控制欲高孤独感、高控制欲低孤独感、低控制欲高孤独感、低控制欲低孤独感各16人),接下来采用2(控制欲:高控/低控)×2(孤独感:高/低)的实验设计,通过E-prime实验程序探讨控制欲和孤独感对不确定消费偏好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编制的大学生控制欲总分及各维度的同质性信度α分别为0.785、0.889、0.888、0.948、0.840,重测信度分别为0.971、0.770、0.882、0.495、0.675。验证性因子分析分别为RMSES=0.064,TLI=0.909,CFI=0.918,SRMR=0.052,问卷信效度良好,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2、大学生控制欲总分及四个维度的分数在年级上差异不显著;性别差异均显著,其中总分(t=16.813,p0.05),控制他人(t=11.349,p0.05),避免被控(t=14.24,p0.05),自我控制(t=12.292,p0.05),控制事态发展(t=12.897,p0.05),且女生在控制欲总分及四个维度得分上均高于男生,说明大学生群体中女生的控制欲高于男生。3、以控制欲、孤独感为自变量,以不确定消费偏好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可知,首先,控制欲主效应明显(F=4.564,p=0.0370.05),控制欲水平的高低对个体不确定消费偏好有影响,且差异显著。控制欲水平越高的个体对不确定消费偏好的规避程度越高;其次,孤独感主效应明显(F=4.265,P=0.0430.05),孤独感的高低对不同个体不确定消费偏好有影响,且差异显著;孤独感水平高的个体对不确定消费偏好的规避程度越高;再次,控制欲与孤独感对不确定消费偏好的交互作用显著(F=5.357,p=0.0240.05),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可知在高控制欲水平下,孤独感对不确定消费偏好的影响显著(F=9.591,P=0.030.05),高孤独感的被试对不确定消费偏好规避程度显著高于低孤独感的被试,在低控制欲水平下,孤独感对不确定消费偏好的影响不显著(F=0.031,P=0.8610.05);在高孤独感水平下,控制欲对不确定消费偏好的影响显著(F=9.906,P=0.0030.05),高控制欲的被试对不确定消费偏好的规避显著高于低控制欲被试,在低孤独感水平下,高低控制欲对不确定消费偏好的影响不显著(F=0.016,p=0.90.05)。研究结论:1、大学生控制欲问卷的编制包含控制他人、避免被控、自我控制以及控制事态发展四个因素。2、不确定消费偏好受个体控制欲高低的影响;高控制欲的大学生比低控制欲水平的大学生有更高的对不确定消费偏好的规避;不确定消费偏好受个体孤独感水平高低的影响:高孤独感的大学生比低孤独感的大学生有更强的对不确定消费偏好的规避。3、在高控制欲群体中,孤独感高的个体比孤独感低的个体有更强的对不确定消费偏好的规避,在低控制欲群体中无此效应;在高孤独感群体中,控制欲水平高的个体比控制欲水平低的个体有更高的对不确定消费偏好的规避,在低孤独感群体中无此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44.2
【图文】:

碎石,题目,删掉


于 0.4、负荷值小于 0.4 且多重负荷、因素的特征值小于 1、每个题目的因素少于 3 个,若符合以上其中一个条件,则需要删掉题目)。删除了 35 道题剩下 25 个题目并提取出4 个因子,解释贡献率为 63.329,具体如以下图表所示:

验证性因素分析,内容效度,题目


图 2 验证性因素分析2.5.5 内容效度邀请心理学教授与研究生对正式问卷的题目进行内容效度的评估并进行打分),1 表示非常不符合,4 表示非常符合,若内容效度指数值大于 0.6,那么就理测量学的标准,结果表明内容效度良好。如表 10 所示:表 10 控制欲问卷内容效度分析表类别 题数题目 1 2 3 4 5I-CVI 0.875 1.000 0.875 0.750 0.8题目 6 7 8 9 1I-CVI 0.750 0.875 0.750 0.875 1.0题目 11 12 13 14 1I-CVI 0.875 0.875 1.000 0.875 0.7题目 16 17 18 19 2I-CVI 0.750 0.875 1.000 0.750 0.8

孤独感,交互作用,分析方差,来源


定消费偏好的规避显著高于低控制欲被试,在低孤独感水平下,高低控制费偏好的影响不显著(F=0.016,p=0.9>0.05)。表 15 控制欲(A)和孤独感(B)简单效应分析方差来源 MS df F PA(B1) 0.781 1 0.016 A(B2) 488.281 1 9.906** 0B(A1) 1.531 1 0.031 0B(A2) 472.781 1 9.591** 0注:*p<0.05,**p<0.01,***p<0.001,方差来源中 1 代表低,2 代表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筝;;大数据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知识文库;2016年17期

2 张宏博;;旅琼俄罗斯游客旅游消费偏好的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12年09期

3 陆霄虹;;从消费偏好看精神产品需求的形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年08期

4 王吉春;;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偏好的实证研究[J];中国市场;2006年52期

5 胡丽云;;“80”后、“90”后家具消费偏好调查研究——以无锡市为例[J];现代商业;2018年25期

6 左振鹏;赵太阳;金佳;;大学生网购消费偏好与网购行为影响因素探析——以吉林大学1877份样本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7 周婷;;刍议大学生网络消费偏好识别及影响因素研究[J];才智;2014年16期

8 戴戈辉;;学生消费兴趣的影响因素[J];智库时代;2017年07期

9 黄健柏;黄飞;;大学生网络消费偏好问卷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2期

10 王甫勤;章超;;中国城镇居民的阶层地位与消费偏好(2003-2013)[J];社会科学;201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善庆;;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集群技术进步的原因分析[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王晓艳;宋亦平;;中国年轻白领群体手机消费偏好的联合分析[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钟甫宁;陈希;叶锡君;;转基因食品标签与消费偏好——以南京市超市食用油实际销售数据为例[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4期(总第22期)[C];2006年

4 苏芳香;;南京市高校女性研究生市中心区消费空间特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翟亚男;豪车消费偏好微妙变化 宝马“性能”车回归[N];华夏时报;2017年

2 文华;创新未必高科技[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许敏;墨水的经济话题[N];科技日报;2004年

4 新华社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总编辑 陆小华;“升值的十年”会带来什么新消费偏好[N];中国经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陈铖;美国家庭电信消费偏好融合业务[N];通信信息报;2007年

6 秦汉;如何进行“商品主推”[N];中国医药报;2013年

7 舒圣祥;大数据的商业价值岂能是“杀熟”[N];证券时报;2018年

8 记者 桂兰;广元“创优” 请来行家把脉[N];广元日报;2006年

9 北京师范大学 郝成庆;茶产业繁荣需各方努力[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年

10 嵇录;消费与“价格”、“替代”[N];福建工商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飞;大学生网络消费偏好识别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月琦;大学生控制欲与孤独感对不确定消费偏好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舒馨;云南地区95后大学生消费偏好及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3 王吉源;本地消费者与外地消费者的团购消费偏好和决策后悔行为对比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

4 陈萍;都市职业女性旅游消费偏好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周素戎;社会认同威胁对青少年符号消费偏好的影响:自我建构的调节作用[D];南京大学;2014年

6 陈伟军;中国中产阶层女性旅游消费偏好与市场开发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7 王赞;基于数据挖掘的内裤网络消费偏好与推荐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6年

8 车丽丽;山东老年旅游消费偏好的调查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6年

9 陈凤;浙江省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偏好及市场拓展对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10 王锟;基于评论数据的B2C客户消费偏好模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45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745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1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