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初中生家庭功能、情绪调节策略与疏离感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7-30 15:58
【摘要】: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上接触自然和他人,遇到形形色色的事情会成功也会失败,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个体都会乐观的接纳自己和他人,排斥感、孤独感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程度过于严重会产生人际之间的疏远,对事物丧失兴趣,而高疏离感的个体难以维持正常的社会关系。长期下去,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学习。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天津市两所学校的初中学生展开研究,了解这两所学校的初中生的疏离感现状,并探讨了家庭功能、个体的情绪调节策略中认知重评策略与疏离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初中生疏离感得分中等偏下。在性别上、是否独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上差异显著。(2)家庭功能在性别上、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存在差异。(3)情绪调节策略在性别、是否独生上不存在差异,在年级上差异显著。(4)家庭功能中亲密度与适应性能显著负向预测疏离感。(5)家庭功能中亲密度与适应性能显著正向预测认知重评策略。(6)认知重评策略能显著负向预测疏离感。(7)家庭功能中亲密度与适应性能显著负向预测疏离感,认知重评策略在其中起部分中介效应。通过分析讨论,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初中生的疏离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的现状。(2)家庭功能中亲密度与适应性能显著负向预测疏离感,家庭中亲密度越高、适应性越好,青少年的疏离感越低。(3)家庭功能中亲密度与适应性能显著正向预测认知重评策略,家庭中亲密度越高、适应性越好,青少年的认知重评策略越强。(4)认知重评策略能显著负向预测疏离感,青少年的认知重评策略越好,疏离感越低。(5)家庭功能中亲密度、适应性会通过认知重评策略影响青少年的疏离感,即家庭中亲密度、适应性越好,认知重评策略越高,青少年的疏离感越低。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44.2
【图文】:

模型图,疏离感,中介效应,家庭功能


3研究方法逡逑.1研究假设逡逑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与模型:逡逑H1:家庭功能与疏离感呈负相关。逡逑2:家庭功能与情绪调节策略中的认知重评策略呈正相关关系。逡逑3:认知重评策略与疏离感呈负相关。逡逑4:认知重评策略在疏离感与家庭功能之间起中介作用。逡逑一逡逑

模型图,疏离感,中介效应,策略


p<0.001,即b显著;亲密度也仍能显著地负向预测,p=-0.458,邋p<0.001,即C’显著。逡逑综上所述,在控制人口学变量之后,认知重评策略在家庭功能与疏离感之间的介效应逡逑的检验结果如表23和图1所小-。逡逑表23认知甫评的中介效应的逐步检验结果逡逑'逦标准化回归方程逦变量逦SE逦t逡逑第一步逦Y=-0.541X逦0.087逦-15.818…逡逑第二步逦M=0.388X逦0.012逦10.598??’逡逑第三步逦Y=-0.213M逦0.282逦-5.809…逡逑-0.458X逦0.092逦-12.553*'*逡逑逦邋0=-0.541***逦逦逡逑家庭功能邋逦>邋疏离感逡逑22逡逑

模型图,疏离感,中介效应,策略


p<0.001,即b显著;亲密度也仍能显著地负向预测,p=-0.426,邋p<0.001,即C’显著。逡逑综上所述,在控制人口学变量之后,认知重评策略在亲密度与疏离感之间的介效应的逡逑检验结果如表27和图2所示。逡逑表27认知重评的中介效应的逐步检验结果逡逑标准化回归方程邋变量逦SE逦t逦逦逡逑第一步逦Y=-0.515X逦0.145逦-14.749…逡逑第二步逦M=0.427X逦0.019逦11.844'".逡逑第三步逦Y=-0.210M逦0.293逦-5.531邋…逡逑-0.426X逦0.157逦-11.261***逡逑逦邋c=-0.515*"逦逦逡逑亲密度邋逦>邋疏离感逡逑2邋s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宗华;;组织认同对网络怠工的影响:组织自尊和工作疏离感的不同作用[J];心理研究;2019年05期

2 高晓萌;朱博;张西蒙;;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手机成瘾的关系:人际疏离感的中介作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6期

3 于晓彤;陈晓;王赫;;工作卑微感为何会导致工作退缩行为?消极情绪与工作疏离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9年06期

4 周岭;;大学生疏离感实证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14期

5 曹斌;;云南汉区苗族中学生文化疏离感的研究[J];昭通学院学报;2019年03期

6 肖苏;;国内大学生疏离感研究述评[J];教育现代化;2018年01期

7 张革;;篮球运动培训对改善运城市青少年疏离感影响的实验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8年03期

8 柳友荣;中学生“成人疏离感”的现状及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01期

9 吴少微;;政策疏离感及其对公务员政策执行意愿的影响[J];南京社会科学;2018年11期

10 陈晓荷;姚明亚;陈志敏;叶娉;阮林辉;;社会资本与职业获益感对护士工作疏离感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曼;蒋京川;;人际疏离感与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社会疏离感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2 罗宣;金瑶瑶;;辱虐管理与员工离职倾向:一个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A];第十一届(2016)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16年

3 杨东;张进辅;黄希庭;;青少年学生疏离感及其发展的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韩笑;姚本先;;中学生学校疏离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姚本先;韩笑;;中学生学校疏离感问卷编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杨东;张进辅;;青少年学生疏离感及其发展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7 郑丽娜;郭睿;伍珍;;不同疏离感个体对排斥现象的反应[A];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8 黄昌英;房小品;段海蒙;李少武;赵小军;;被忽视感和大学生心理疏离感的关系:反刍思维和友谊质量的作用[A];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9 马文燕;余洋;陈会;余小杰;;农村留守中学生一般疏离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心理韧性中介作用[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10 徐夫真;张文新;;青少年疏离感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同伴接纳的关系[A];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二00六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法国挑战在于化解“阶层疏离感”[N];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

2 ;不能让“社会疏离感”围困老人[N];检察日报;2019年

3 孙培松;中国应如何降低周边国家的疏离感[N];国防时报;2010年

4 吴梅花;辛苦指数如何“挂钩”幸福指数[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李克杰 大学教师;“如厕令”不违法是对法律的误解[N];东莞日报;2010年

6 肖巍;协商民主是促进和谐的重要途径[N];文汇报;2007年

7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 高菊;“广东精神”需培育塑造更需弘扬践行[N];南方日报;2011年

8 伊一芳;关注“老漂族”就是关注我们的将来[N];焦作日报;2015年

9 顾骏 上海大学教授;宣传得当 政策增效[N];中国社会报;2013年

10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安全研究所研究员 马尧;欧洲距“军事独立”还很远[N];环球时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长彬;知识型员工工作疏离感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罗春丽;工作特征对员工工作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3 徐淑慧;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教育研究[D];鲁东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小晓;小学高学段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疏离感及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年

2 吕娜;中职生亲子依恋、疏离感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

3 黄珊珊;绘画治疗对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疏离感问题的个案干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4 曾慧敏;非工作时间工作连通行为对员工工作疏离感的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5 乔子涵;初中生家庭功能、情绪调节策略与疏离感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9年

6 肖煜;疏离感—当代具象绘画的主题[D];湖北美术学院;2019年

7 赵为丹;中国公职人员的政策疏离感对政策执行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9年

8 孙玉兰;执行主体政策疏离感对执行偏差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9 钟君瑜;内地西藏中学生社会支持、疏离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D];南通大学;2018年

10 屈阳阳;学校归属感的团体辅导对中职生疏离感的干预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75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775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8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