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论思维可视化工具教学应用的原则和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0-12-14 05:52
  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一轮教学改革中,思维可视化工具受到了师生们的广泛欢迎并逐渐成为推动课堂教学变革的重要抓手。然而,一线教师对思维可视化工具的作用机理及不同工具间的差异认识尚不深入,因而在教学应用时难以准确把握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着力点。文章旨在探讨思维可视化工具教学应用的指导原则,分析八大思维图示法、思维导图和概念图三大典型可视化工具间的核心差异并找出其在教学应用中的具体着力点。文章认为:(1)思维工具的作用机理在于帮助学习者分担低阶认知负荷,从而让他们得以更好地参与到高阶认知加工中去;(2)在教学应用中,教师应坚持学生主体、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结合思维策略工具、尊重学生已有认知,在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寻找着力点并加以干预;(3)八大思维图示法是具体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示法,思维导图是综合多种思维方式的模糊表示法,概念图是综合多种思维方式的精确表示法,三者在教学应用中着力点也有所不同。 

【文章来源】:电化教育研究. 2019年09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论思维可视化工具教学应用的原则和着力点


“思维训练三阶段”的修订

气泡图,认知工具


的板书相比,思维图示的呈现方式的确使得教学内容更具结构性,也使得学生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和接受,但这并未体现思维工具的“学习者控制”“主动参与”和“创造生成”三大“建构主义”特征,而只是“教师控制”“被动参与”和“展示”的“行为主义”工具,对学生来说,仅仅只是一种媒介或知识呈现方式,并未达到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目的。因此,实现“行为主义”工具向“建构主义”工具的转变非常关键。图2认知工具[8](二)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提升思维可视化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思维可视化不是为了画图而画图,而是要以解决具体的问题为目标。离开了问题的指引,思维激发就失去了方向,思维整理也就失去了依据。有了具体问题的引导,思维可视化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就会大幅提升。以概念图为例,由于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在缺乏问题约束的情况下,概念图的绘制将是无止境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概念图的研究者们创造性地提出了“焦点问题(FocusQuestion)”这一概念[21],要求每一幅概念图都应该围绕一个“焦点问题”来展开。赵国庆和熊雅雯通过研究发现,与填充概念图和基于核心概念构图相比,基于焦点问题构图能更准确、更灵敏地评价教师的学科知识[22]。又如八大思维图示法中的双气泡图,尽管双气泡图已经隐含了“寻找相似与不同”这一具体思维策略,但由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大量相似与不同,在缺乏问题导向时悉数列出这些异同不太现实,也没有太大意义。如果让学生“运?

气泡图,气泡图


的学科知识[22]。又如八大思维图示法中的双气泡图,尽管双气泡图已经隐含了“寻找相似与不同”这一具体思维策略,但由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大量相似与不同,在缺乏问题导向时悉数列出这些异同不太现实,也没有太大意义。如果让学生“运用双气泡图深入对比《丑小鸭》和《灰姑娘》,从中选择一个放到小学德育板块的海报上”,就会比让学生简单地“运用双气泡图对《丑小鸭》和《灰姑娘》进行比较和对比”要精准、深刻得多(如图3所示)。图3用双气泡图对比《丑小鸭》与《灰姑娘》示例(三)结合思维策略工具,提升思维可视化作品的“思维含量”很多学校都在显眼位置展示了大量的思维可视化作品,但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些作品大多缺乏内在逻辑。除了教师在指导学生应用时常常“重发散、轻聚合”“重画图、轻修改”“重展示、轻评价”外,思维策略本身的“缺位”是导致这些作品“思维含量”不高的根本原因。思维可视化工具的最大作用在于将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减少对工作记忆本身的依赖,从而帮助学习者将更多认知资源用到高端的思维加工上去。但是,由于大多数思维可视化工具没有提供思维加工的具体方向和策略,学习者在进行思维加工时主要隐性地依赖已有的思维策略。如果学习者掌握的思维策略还比较匮乏,即使应用了思维可视化工具,思维加工的质量也不可能有显著提高。为了有效提升思维可视化作品的“思维含量”,需要结合运用思维策略工具为思维加工过程提供更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用概念图评价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知识的实证研究[J]. 赵国庆,熊雅雯.  电化教育研究. 2018(12)
[2]思维发展型课堂的概念、要素与设计[J]. 赵国庆,熊雅雯,王晓玲.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7)
[3]知识整合教学理论解读:将碎片化知识转化为连贯性想——访学习科学国际著名专家马西娅·C·林教授[J]. 赵国庆,张丹慧,陈钱钱.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8(01)
[4]核心素养的国际视野与中国立场——21世纪中国的国民素质提升与教育目标转型[J]. 褚宏启.  教育研究. 2016(11)
[5]促进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J]. 杜娟,李兆君,郭丽文.  电化教育研究. 2013(10)
[6]认知负荷理论视域下农村教师微型移动教研活动设计研究[J]. 唐章蔚.  中国电化教育. 2013(09)
[7]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有效教学设计研究[J]. 汪明,曹道平.  现代教育技术. 2013(05)
[8]从“知识灌输”到“能力发展”的巨变——“未来课堂”中的思维可视化技术对落实课改的现实价值[J]. 赵博.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3(03)
[9]可视化教学设计方法与应用[J]. 李芒,蔡旻君,蒋科蔚,王妍莉.  电化教育研究. 2013(03)
[10]思维训练:技术有效促进学习的催化剂[J]. 赵姝,赵国庆,吴亚滨,徐宁仪.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2(04)



本文编号:2915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915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f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