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在农村中学生攻击行为与自伤行为间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0-12-15 08:34
目的探讨情绪管理在农村中学生攻击性行为与自伤行为间的中介作用,为中学生自伤行为和攻击行为的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安徽、云南、广东、黑龙江、湖北五省15座城市的农村地区选取14 29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自伤行为、情绪控制能力和攻击性行为等。结果农村中学生自伤行为发生率为28.54%,反复自伤行为发生率为13.39%;攻击性行为的5个维度与自伤行为频次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8,0.07,0.10,0.10,0.12,P值均<0.01),情绪管理能力与自伤行为频次呈负相关(r=-0.09,P<0.01);情绪管理能力在攻击性行为与自伤行为的关联中具有中介效应,其在身体攻击、语言攻击、间接攻击、愤怒和敌意中与自伤行为关联中的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5.93%,22.73%,19.61%,27.55%,18.80%。结论情绪管理在青少年自伤行为和攻击行为中具有中介作用,可通过增强中学生情绪控制能力,预防青少年自伤行为和攻击行为。
【文章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19年07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情绪管理能力在身体攻击和自伤行为的中介作用
5%,18.80%。见图1~5。表3情绪管理能力攻击性行为与自伤行为的相关分析(r值,n=14291)变量情绪管理能力总分攻击性行为总分身体攻击语言攻击间接攻击愤怒敌意攻击性行为总分-0.44身体攻击-0.270.75语言攻击-0.180.660.38间接攻击-0.290.760.490.42愤怒-0.430.780.490.400.48敌意-0.420.800.420.430.520.52自伤行为总频次-0.090.130.080.070.100.100.12注:P值均<0.01。图1情绪管理能力在身体攻击和自伤行为的中介作用图2情绪管理能力在语言攻击和自伤行为的中介作用图3情绪管理能力在间接攻击和自伤行为的中介作用图4情绪管理能力在愤怒和自伤行为的中介作用图5情绪管理能力在敌意和自伤行为的中介作用3讨论本研究发现,中学生过去1年自伤行为发生率为28.51%,与国内类似研究及本课题组以往研究结果接近[14-15],但高于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水平[16-18],提示我国青少年人群中自伤行为发生仍处于较高水平,学校卫生工作者和家长应重视预防自伤行为的发生。研究发现自伤行为与攻击性行为的5个维度均呈正相关,随着攻击性行为的增加,青少年的自伤行为次数也增加。综合以往的相关研究可知,出现自伤行为的青少年常具有明显的早期风险因素特征[19]。攻击性行为、焦虑、抑郁是儿童青少年自伤行为早期常见的风险因素[20],针对以上因素进行干预可降低自伤行为发生的风险[3]。本研究显示,情绪管理能力与攻击性行为的5个维度均呈负相关。情绪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能力,对个体的适应具有重要影响。有研究表明,情绪管理障碍是应激暴露和攻击性行为的连接机制
セ餍孕形?与自伤行为的相关分析(r值,n=14291)变量情绪管理能力总分攻击性行为总分身体攻击语言攻击间接攻击愤怒敌意攻击性行为总分-0.44身体攻击-0.270.75语言攻击-0.180.660.38间接攻击-0.290.760.490.42愤怒-0.430.780.490.400.48敌意-0.420.800.420.430.520.52自伤行为总频次-0.090.130.080.070.100.100.12注:P值均<0.01。图1情绪管理能力在身体攻击和自伤行为的中介作用图2情绪管理能力在语言攻击和自伤行为的中介作用图3情绪管理能力在间接攻击和自伤行为的中介作用图4情绪管理能力在愤怒和自伤行为的中介作用图5情绪管理能力在敌意和自伤行为的中介作用3讨论本研究发现,中学生过去1年自伤行为发生率为28.51%,与国内类似研究及本课题组以往研究结果接近[14-15],但高于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水平[16-18],提示我国青少年人群中自伤行为发生仍处于较高水平,学校卫生工作者和家长应重视预防自伤行为的发生。研究发现自伤行为与攻击性行为的5个维度均呈正相关,随着攻击性行为的增加,青少年的自伤行为次数也增加。综合以往的相关研究可知,出现自伤行为的青少年常具有明显的早期风险因素特征[19]。攻击性行为、焦虑、抑郁是儿童青少年自伤行为早期常见的风险因素[20],针对以上因素进行干预可降低自伤行为发生的风险[3]。本研究显示,情绪管理能力与攻击性行为的5个维度均呈负相关。情绪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能力,对个体的适应具有重要影响。有研究表明,情绪管理障碍是应激暴露和攻击性行为的连接机制[21],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期,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少年自伤行为的机制及影响因素:基于情绪管理的视角[J]. 王泉泉,魏铭,刘霞.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6)
[2]消极情绪与留守青少年自伤:家庭功能与情绪表达的调节作用[J]. 王玉龙,袁燕,张家鑫.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1)
[3]广东省城市中学生自伤行为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 唐杰,马颖,郭勇,刘慧燕,邢燕菲,陈艳琳,余毅震. 中国学校卫生. 2014(06)
[4]中学生攻击性与移情情绪管理能力的关系[J]. 南晓薇,余毅震,杨奕,孙艳,卞晨阳,李小芳. 中国学校卫生. 2014(03)
[5]高校学生自伤行为及心理社会因素分析[J]. 王婷婷,刘景,陶芳标. 中国学校卫生. 2013(02)
[6]广州阳江两地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现况[J]. 陈玉霞,陈青,麦锦城,张萍,余毅震. 中国学校卫生. 2012(12)
[7]中国城市9~18岁学生攻击问卷标准化常模研制[J]. 张萍,余毅震,刘卓娅,孟仙. 中国学校卫生. 2011(08)
[8]高中生人际归因、社交焦虑及其关系的研究[J]. 范晓玲,伍如昕,刘丽琼,陈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02)
本文编号:2917987
【文章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19年07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情绪管理能力在身体攻击和自伤行为的中介作用
5%,18.80%。见图1~5。表3情绪管理能力攻击性行为与自伤行为的相关分析(r值,n=14291)变量情绪管理能力总分攻击性行为总分身体攻击语言攻击间接攻击愤怒敌意攻击性行为总分-0.44身体攻击-0.270.75语言攻击-0.180.660.38间接攻击-0.290.760.490.42愤怒-0.430.780.490.400.48敌意-0.420.800.420.430.520.52自伤行为总频次-0.090.130.080.070.100.100.12注:P值均<0.01。图1情绪管理能力在身体攻击和自伤行为的中介作用图2情绪管理能力在语言攻击和自伤行为的中介作用图3情绪管理能力在间接攻击和自伤行为的中介作用图4情绪管理能力在愤怒和自伤行为的中介作用图5情绪管理能力在敌意和自伤行为的中介作用3讨论本研究发现,中学生过去1年自伤行为发生率为28.51%,与国内类似研究及本课题组以往研究结果接近[14-15],但高于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水平[16-18],提示我国青少年人群中自伤行为发生仍处于较高水平,学校卫生工作者和家长应重视预防自伤行为的发生。研究发现自伤行为与攻击性行为的5个维度均呈正相关,随着攻击性行为的增加,青少年的自伤行为次数也增加。综合以往的相关研究可知,出现自伤行为的青少年常具有明显的早期风险因素特征[19]。攻击性行为、焦虑、抑郁是儿童青少年自伤行为早期常见的风险因素[20],针对以上因素进行干预可降低自伤行为发生的风险[3]。本研究显示,情绪管理能力与攻击性行为的5个维度均呈负相关。情绪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能力,对个体的适应具有重要影响。有研究表明,情绪管理障碍是应激暴露和攻击性行为的连接机制
セ餍孕形?与自伤行为的相关分析(r值,n=14291)变量情绪管理能力总分攻击性行为总分身体攻击语言攻击间接攻击愤怒敌意攻击性行为总分-0.44身体攻击-0.270.75语言攻击-0.180.660.38间接攻击-0.290.760.490.42愤怒-0.430.780.490.400.48敌意-0.420.800.420.430.520.52自伤行为总频次-0.090.130.080.070.100.100.12注:P值均<0.01。图1情绪管理能力在身体攻击和自伤行为的中介作用图2情绪管理能力在语言攻击和自伤行为的中介作用图3情绪管理能力在间接攻击和自伤行为的中介作用图4情绪管理能力在愤怒和自伤行为的中介作用图5情绪管理能力在敌意和自伤行为的中介作用3讨论本研究发现,中学生过去1年自伤行为发生率为28.51%,与国内类似研究及本课题组以往研究结果接近[14-15],但高于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水平[16-18],提示我国青少年人群中自伤行为发生仍处于较高水平,学校卫生工作者和家长应重视预防自伤行为的发生。研究发现自伤行为与攻击性行为的5个维度均呈正相关,随着攻击性行为的增加,青少年的自伤行为次数也增加。综合以往的相关研究可知,出现自伤行为的青少年常具有明显的早期风险因素特征[19]。攻击性行为、焦虑、抑郁是儿童青少年自伤行为早期常见的风险因素[20],针对以上因素进行干预可降低自伤行为发生的风险[3]。本研究显示,情绪管理能力与攻击性行为的5个维度均呈负相关。情绪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能力,对个体的适应具有重要影响。有研究表明,情绪管理障碍是应激暴露和攻击性行为的连接机制[21],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期,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少年自伤行为的机制及影响因素:基于情绪管理的视角[J]. 王泉泉,魏铭,刘霞.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6)
[2]消极情绪与留守青少年自伤:家庭功能与情绪表达的调节作用[J]. 王玉龙,袁燕,张家鑫.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1)
[3]广东省城市中学生自伤行为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 唐杰,马颖,郭勇,刘慧燕,邢燕菲,陈艳琳,余毅震. 中国学校卫生. 2014(06)
[4]中学生攻击性与移情情绪管理能力的关系[J]. 南晓薇,余毅震,杨奕,孙艳,卞晨阳,李小芳. 中国学校卫生. 2014(03)
[5]高校学生自伤行为及心理社会因素分析[J]. 王婷婷,刘景,陶芳标. 中国学校卫生. 2013(02)
[6]广州阳江两地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现况[J]. 陈玉霞,陈青,麦锦城,张萍,余毅震. 中国学校卫生. 2012(12)
[7]中国城市9~18岁学生攻击问卷标准化常模研制[J]. 张萍,余毅震,刘卓娅,孟仙. 中国学校卫生. 2011(08)
[8]高中生人际归因、社交焦虑及其关系的研究[J]. 范晓玲,伍如昕,刘丽琼,陈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02)
本文编号:2917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917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