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何以为师?——《师说》中的“师道不传”的问题辨析

发布时间:2021-01-03 01:49
  《师说》中所提到的"师道",是先秦时期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活动所沉淀下的智慧遗产。然而汉以降,"师"作为"道"的体现者、传播者、捍卫者等身份的不断缺失,以及"道"自身所出现的危机,使得传统师道的社会价值屡遭挑战,直至不传。基于此,韩愈尝试寻求解决"师道不传"的理论与现实路径:一是"师"要树立威严,履行新的使命与职责;二是"道"要与时俱进,重新构建其传承脉络与体系;三是以"文"作为师道传承的有形载体。韩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新原有的师道内涵,以期实现"师道有传",进而促成尊师重教的新局面。 

【文章来源】:教师教育研究. 2019年05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不传的“师道”是什么?
二、师道为何会不传?
    (一)“师”的问题
    (二)“道”的问题
三、“众”的问题
四、师道如何才能有传?
    (一)赋予“师”以威严与使命
    (二)“道”的与时俱进
    (三)以“文”为传承载体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教师文化的特点与意蕴[J]. 蒋纯焦.  教师教育研究. 2019(02)
[2]宋明理学师道观论说[J]. 徐公喜.  孔子研究. 2015(05)
[3]中国古代师资文化要义——“师说”辨析[J]. 陈桂生,张礼永.  教育研究. 2015(09)



本文编号:2954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954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5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