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守门行为与母亲教养投入、母子依恋的关系及发展性差异
发布时间:2021-01-16 09:34
基于家庭系统理论与依恋理论提出了一个母亲守门行为通过母亲教养投入预测母子依恋的间接效应模型,同时考察了这一模型在青少年发展阶段上的差异。采用问卷法对597个核心家庭的母亲和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总体上,母亲开门行为对母亲教养投入和母子依恋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母亲教养投入对母子依恋具有正向预测作用,间接效应模型成立;母亲关门行为对母亲教养投入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对母子依恋具有负向预测作用,间接效应模型不成立;(2)从发展阶段来看,母亲开门行为的间接效应模型在三个发展阶段均成立,且间接效应大小无差异;母亲关门行为的间接效应模型只在早期和后期成立,且两发展阶段的作用性质相反,早期为正向预测作用,后期为负向预测作用。结果补充和扩展了母亲守门行为的作用效果研究,并且强调了青少年发展阶段在其中的作用,对家庭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文章来源】:心理学报. 2019,51(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母亲守门行为影响母亲教养投入、母子依恋的间接效应模型
?薪峁狗匠棠P图煅椤?因母亲教养投入和母子依恋两个量表的项目数较多,为了简化模型,根据项目打包策略分别将两个量表的维度作为潜变量的新指标。结果发现,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χ2/df=2.83,RMSEA=0.06,RMSEA90%CI=0.04~0.07,CFI=0.97,TLI=0.96,SRMR=0.02),各因子载荷的绝对值在0.70至0.95之间,且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01)。母亲开门行为与母亲教养投入显著正相关,与母子依恋的相关不显著;母亲关门行为与母亲教养投入的相关不显著,与母子依恋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母亲教养投入与母子依恋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母亲教养投入在母亲开门行为与母子依恋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显著,在母亲关门行为与母子依恋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根据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的建议,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抽取1000个Bootstrap样本进一步检验母亲教养投入的中介效应是否显著,结果发现,母亲教养投入在母亲开门行为与母子依恋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为[0.03,0.10],置信区间不包含0,表明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值为0.12,属于中等大小的效应值;母亲教养投入在母亲关门行为与母子依恋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为[0.02,0.01],置信区间包含0,表明中介效应不显著。3.3母亲守门行为影响母亲教养投入和母子依恋的间接效应模型:发展阶段差异首先,对三个发展阶段的样本分别进行模型检验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多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王济川,王小倩,姜宝法,2011)。结果发现,青少年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发展阶段的间接模型拟合良好(如表2所示)。其次,在限定三组被试测量模型因子载荷和截距相等的情况下,进一步限定母亲守门行为、母亲教养投入和母子依恋三者之间的结构路径系数相等(模型1),结果发现,模型与数据的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少年评价父母教养投入行为问卷的修订及其信效度检验[J]. 伍新春,刘畅,邹盛奇,侯芬.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4)
[2]母亲守门员效应——概念结构、理论解释与研究展望[J]. 邹盛奇,伍新春,刘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3]父母婚姻满意度及其相似性对协同教养的影响:基于成对数据的分析[J]. 刘畅,伍新春,邹盛奇.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1)
[4]父亲教养投入问卷的编制及其信效度检验[J]. 伍新春,刘畅,胡艳蕊,郭素然,陈玲玲,郭幽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4)
[5]中国父亲教养投入的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 伍新春,陈玲玲,刘畅,邢学玮.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6]父母的婚姻满意度对父亲教养投入的影响:父母协同教养的中介作用[J]. 陈玲玲,伍新春,刘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03)
[7]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 温忠麟,叶宝娟.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5)
[8]从母亲的敏感性到学步儿的依恋安全性:内部工作模式的桥梁作用[J]. 林青,王争艳,卢珊,梁熙,贺琼,王朝,胡若时. 心理学报. 2014(03)
[9]父母支持、友谊质量对孤独感和抑郁的影响:检验一个间接效应模型[J]. 田录梅,张文新,陈光辉. 心理学报. 2014(02)
[10]社会变迁中父亲职能的凸显: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分析[J]. 伍新春,郭素然,刘畅,陈玲玲,郭幽圻.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本文编号:2980582
【文章来源】:心理学报. 2019,51(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母亲守门行为影响母亲教养投入、母子依恋的间接效应模型
?薪峁狗匠棠P图煅椤?因母亲教养投入和母子依恋两个量表的项目数较多,为了简化模型,根据项目打包策略分别将两个量表的维度作为潜变量的新指标。结果发现,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χ2/df=2.83,RMSEA=0.06,RMSEA90%CI=0.04~0.07,CFI=0.97,TLI=0.96,SRMR=0.02),各因子载荷的绝对值在0.70至0.95之间,且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01)。母亲开门行为与母亲教养投入显著正相关,与母子依恋的相关不显著;母亲关门行为与母亲教养投入的相关不显著,与母子依恋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母亲教养投入与母子依恋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母亲教养投入在母亲开门行为与母子依恋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显著,在母亲关门行为与母子依恋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根据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的建议,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抽取1000个Bootstrap样本进一步检验母亲教养投入的中介效应是否显著,结果发现,母亲教养投入在母亲开门行为与母子依恋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为[0.03,0.10],置信区间不包含0,表明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值为0.12,属于中等大小的效应值;母亲教养投入在母亲关门行为与母子依恋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为[0.02,0.01],置信区间包含0,表明中介效应不显著。3.3母亲守门行为影响母亲教养投入和母子依恋的间接效应模型:发展阶段差异首先,对三个发展阶段的样本分别进行模型检验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多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王济川,王小倩,姜宝法,2011)。结果发现,青少年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发展阶段的间接模型拟合良好(如表2所示)。其次,在限定三组被试测量模型因子载荷和截距相等的情况下,进一步限定母亲守门行为、母亲教养投入和母子依恋三者之间的结构路径系数相等(模型1),结果发现,模型与数据的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少年评价父母教养投入行为问卷的修订及其信效度检验[J]. 伍新春,刘畅,邹盛奇,侯芬.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4)
[2]母亲守门员效应——概念结构、理论解释与研究展望[J]. 邹盛奇,伍新春,刘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3]父母婚姻满意度及其相似性对协同教养的影响:基于成对数据的分析[J]. 刘畅,伍新春,邹盛奇.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1)
[4]父亲教养投入问卷的编制及其信效度检验[J]. 伍新春,刘畅,胡艳蕊,郭素然,陈玲玲,郭幽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4)
[5]中国父亲教养投入的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 伍新春,陈玲玲,刘畅,邢学玮.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6]父母的婚姻满意度对父亲教养投入的影响:父母协同教养的中介作用[J]. 陈玲玲,伍新春,刘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03)
[7]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 温忠麟,叶宝娟.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5)
[8]从母亲的敏感性到学步儿的依恋安全性:内部工作模式的桥梁作用[J]. 林青,王争艳,卢珊,梁熙,贺琼,王朝,胡若时. 心理学报. 2014(03)
[9]父母支持、友谊质量对孤独感和抑郁的影响:检验一个间接效应模型[J]. 田录梅,张文新,陈光辉. 心理学报. 2014(02)
[10]社会变迁中父亲职能的凸显: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分析[J]. 伍新春,郭素然,刘畅,陈玲玲,郭幽圻.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本文编号:2980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980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