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择业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7 23:13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应对方式与择业效能感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目前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大学生压力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高校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共识,就业教育是贯穿大学四年的全程式教育,从大学生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学校对学生进行的专业教育、个人素养教育、能力培养等等都是为了使学生顺利择业,实现最佳的人职匹配,使个人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择业效能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实施和坚持与择业相关行为的能力的信念,择业效能感在个体的职业选择行为中扮演重要角色,择业效能感的高低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个体的职业选择。研究发现,影响择业效能感的因素有很多,除性别、年龄等人口学因素之外,还受个体已有经验、拥有的知识技能以及是否、如何利用自己所占有的知识技能的影响。应对方式是指个体面对不同的应激源时所采取的认知调节和行为努力的策略和方法,即个体利用已有知识经验针对应激源的行为方法。大量有关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方式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负相关,但极少研究关注择业效能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在研究大量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了择业效能感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经济学院两所高校的49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考察了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一般特点以及择业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主要研究结论: (1)在择业效能感的5个维度中,自我评价维度得分最高,制定计划维度得分最低,5个维度得分的排列顺序均为:自我评价、目标筛选、问题解决、收集信息、制定计划。 (2)择业效能感总分及5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择业效能感高于女生;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是否参加社会实践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学生的择业效能感高于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学生。 (3)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差异。 (4)应对方式与择业效能感总分及5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积极应对与择业效能感的5个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择业效能感的5个维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即较多地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少地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解决问题的大学生,择业效能感较高;较少地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多地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解决问题的大学生,择业效能感较低。 (5)积极应对能显著正向预测、消极应对能显著负向预测择业效能感及其五个维度。
【关键词】:大学生 择业效能感 应对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44.2;G647.38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10-20
  • 一、关于择业效能感的研究10-14
  • 1 择业效能感的概念10-11
  • 2 择业效能感的测量工具11-12
  • 3 择业效能感的影响因素12-14
  • 二、关于应对方式的研究14-18
  • 1 应对及应对方式的概念14-15
  • 2 应对方式的分类15
  • 3 应对方式的测量工具15-16
  • 4 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16-18
  • 三、关于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18-19
  • 四、问题的提出19-20
  • 1 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一般特点19
  • 2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一般特点19
  • 3 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择业效能感的关系19-20
  • 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20-24
  •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20
  • 1 研究目的20
  • 2 研究假设20
  • 二、研究方法20-24
  • 1 被试20-21
  • 2 研究工具21-23
  • 3 施测方法与程序23
  • 4 数据管理与数据分析23-24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24-30
  • 一、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一般特点24-26
  • 1 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描述统计24
  • 2 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一般特点24-26
  • 二、大学生应对方式的一般特点26-27
  • 三、大学生应对方式和择业效能感的关系27-30
  • 1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择业效能感的相关分析27-28
  • 2 大学生应对方式对择业效能感5 个维度的回归分析28-30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30-34
  • 一、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特点30-31
  • 二、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31-32
  • 三、大学生应对方式和择业效能感的关系32-34
  •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和建议34-37
  • 一、结论34
  • 二、建议34-36
  • 1 结合学生特点,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提高大学生择业效能感34-35
  • 2 正视择业困难,培养学生积极应对,提高大学生择业效能感35-36
  • 三、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36-37
  • 附录37-40
  • 注释40-43
  • 参考文献43-47
  • 攻读学位期间发学术成果目录47-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R,

本文编号:331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31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3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