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模型”辅助声乐教学探索
发布时间:2021-09-08 07:02
本文以"数字模型"辅助声乐教学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记录和分析演唱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关数据,即通过电子传感器捕捉人体发声所运用各部位的运行轨迹,进而构建声乐演唱"数字模型"示意图,利用肌体三维动态图形和声波律动形态直观地告诉学生应掌握的肌体发声状态和科学的声音律动,辅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声乐教学的要求,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这一探索在江南大学音乐系的声乐教学中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文章来源】:艺术百家. 2019,35(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数字模型”概念的引入
二、歌唱发声器官与共鸣效果
三、声乐教学的数模构建
(一)基础模型的构建
(二)发声器官的构建
(三)发声状态的构建
(四)共鸣器官的构建
四、原理与意义
(一)教学直观性原则
(二)教学客观性原则
(三)教学模式
(四)实践效果
五、结语
本文编号:3390349
【文章来源】:艺术百家. 2019,35(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数字模型”概念的引入
二、歌唱发声器官与共鸣效果
三、声乐教学的数模构建
(一)基础模型的构建
(二)发声器官的构建
(三)发声状态的构建
(四)共鸣器官的构建
四、原理与意义
(一)教学直观性原则
(二)教学客观性原则
(三)教学模式
(四)实践效果
五、结语
本文编号:33903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390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