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信息不同组合方式的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1 20:12

  本文关键词:信息不同组合方式的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为了考察多媒体教学中信息的不同组合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首先通过前测筛选出187名低经验水平的大学生,将其随机分成六组:同时呈现动画和视听语言信息组、同时呈现动画和视觉语言信息组、同时呈现动画和听觉语言信息组、先呈现动画再呈现视觉语言信息组、先呈现动画再同时呈现视觉和听觉语言信息组、及先同时呈现动画和听觉语言信息再呈现视觉语言信息组。根据呈现方式可以划分为同时呈现和继时呈现。通过对两种呈现方式下各组学习效果的差异分析,及信息的不同组合方式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同时呈现条件下,呈现动画和听觉语言信息时的学习效果最好,其次是呈现动画和文字说明,呈现三种信息时的学习效果最差。 (2)继时呈现条件下,先同时呈现动画和听觉语言信息再呈现文字说明时的学习效果最好,先呈现动画再呈现文字说明时的学习效果最差。 (3)信息的各种不同组合方式中,先同时呈现动画和听觉语言信息再呈现文字说明时的学习效果最好,其次是先呈现动画再同时呈现视听两种语言信息及同时呈现动画和听觉语言信息,再次是同时呈现动画和文字说明及继时呈现动画和文字说明,同时呈现三种信息时的学习效果最差。 (4)四个测量指标间有良好的相关,能够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测量出认知负荷。
【关键词】:认知负荷 分散注意效应 冗余效应 通道效应 时间接近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8-18
  • 1.1 引言8
  • 1.2 文献综述8-16
  • 1.2.1 认知负荷理论8-9
  • 1.2.2 认知负荷的种类9-10
  • 1.2.2.1 外在认知负荷9
  • 1.2.2.2 内在认知负荷9
  • 1.2.2.3 相关认知负荷9-10
  • 1.2.3 信息的不同组合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10-16
  • 1.2.3.1 分散注意效应10-11
  • 1.2.3.2 通道效应11-12
  • 1.2.3.3 冗余效应12-14
  • 1.2.3.4 时间接近效应14-16
  • 1.3 问题与假设16-18
  • 1.3.1 问题的提出16-17
  • 1.3.2 认知负荷的测量指标17
  • 1.3.3 研究的假设17-18
  • 第二章 实验研究18-25
  • 2.1 方法18-20
  • 2.1.1 被试18
  • 2.1.2 实验材料18-19
  • 2.1.3 实验程序19-20
  • 2.2 结果20-25
  • 2.2.1 同时呈现条件下信息的不同组合方式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差异分析20-21
  • 2.2.2 继时呈现条件下信息的不同组合方式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差异分析21-23
  • 2.2.3 信息的不同组合方式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差异分析23-24
  • 2.2.4 四个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24-25
  • 第三章 综合讨论25-31
  • 3.1 关于同时呈现条件下,信息的不同组合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25-27
  • 3.1.1 关于同时呈现条件下,信息的不同组合方式对认知负荷的影响25
  • 3.1.2 关于同时呈现条件下,信息的不同组合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25-27
  • 3.2 关于继时呈现条件下,信息的不同组合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27-28
  • 3.2.1 关于继时呈现条件下,信息的不同组合方式对认知负荷的影响27
  • 3.2.2 关于继时呈现条件下,信息的不同组合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27-28
  • 3.3 关于信息的不同组合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28-30
  • 3.4 关于四个测量指标之间的高度相关30-31
  • 第四章 结论31-32
  • 参考文献32-35
  • 附录35-41
  • 后记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尉立萍,PuTai,Jin ,Jhon,Sweller;认知负荷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许远理;听讲式接受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种来自认知负荷的观点[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王爱文;王朋娇;;多媒体软件设计中降低外在认知负荷水平的有效策略[J];中小学电教;2008年03期

4 王朋娇;田华;孙革;;远程学习者认知负荷水平的调控策略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年01期

5 王欢;刘永涛;;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探析——以《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09期

6 陈巧芬;;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09期

7 陈树刚;朱永海;;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网络课程信息呈现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8 蔡艳玲;;学习任务认知负荷与测量方法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张丽莉;冯小燕;;认知负荷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启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年05期

10 门淑云;张珊珊;;认知负荷: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控制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涛;刘亚转;张长青;岳辉吉;周青;;HPS教学模式对高中学生认知负荷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许远理;郭克敏;朱新明;李亦菲;;从认知负荷的角度看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赵俊峰;申继亮;;中学生学习过程中认知负荷的现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龚德英;刘电芝;张大均;;元认知提示对认知负荷和多媒体学习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杨莉;杨书冰;刘思耘;;不相关言语效应与认知负荷:不相关言语效应机制的探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王葵;翁旭初;;句子学习过程中的眼动特征[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陈雯;张力;;认知负荷和谎言类型对说谎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赵俊峰;吕英;;文章结构标记对不同阅读水平中学生认知负荷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佟秀丽;莫雷;;小学儿童正检验和反检验倾向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赵翠霞;张彤;;多媒体教学界面中帮助方式对学习绩效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娄振山 郑振洪 于伟;现代心理攻防战研究方兴未艾[N];解放军报;2006年

2 宋国萍 苗丹民;关注医生睡眠[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李亦菲;示例演练教学法[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刘桂昌;军事航空医学发展趋势[N];解放军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崇勇;认知负荷的测量及其在多媒体学习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2年

2 唐剑岚;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的认知模型及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尹华站;视觉短时距加工的分段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张乐;态度形成的理论与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蔡艳玲;EFL写作任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林洪新;初一学生数学运算样例中关键步骤的学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何明芮;个体层面的隐性知识认知及显性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敏;决策信息的创造性整合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朱全胜;能量控制中心交互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张家华;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燕;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数学解题错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许志毅;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贺俊霞;变异性样例的表征对六年级学生认知负荷和迁移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4 刘亚转;高中生理论化学学习中认知负荷的测量及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文月;多媒体学习中定向帮助信息呈现方式对认知负荷响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6 季春兰;高中生认知负荷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燕燕;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研究性学习网站设计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强;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9 林琳;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虚拟仿真培训系统设计[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10 程兰;认知负荷在测谎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信息不同组合方式的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9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39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6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