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教师劳动的性质与价值创造

发布时间:2017-05-01 16:02

  本文关键词:教师劳动的性质与价值创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上世纪爆发的新科技革命引起了人类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人类生产由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化。这一变化也要求我们重新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方式,尤其是要重新认识在知识经济时代条件下的作为生产力的再生产劳动者——教师的劳动的性质和价值创造。 我国的传统理论认为教师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非生产性劳动,可是这一观点与知识经济时代的现实发生了产生了冲突。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培养和训练劳动者的教师的劳动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不仅培养和训练了劳动者,而且是直接知识生产的一部分。教师劳动不仅创造了价值,而且创造的价值在整个价值创造过程中所占的份额是很大的,这并且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会越来越大。这也就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的现实重新去认识教师的劳动。 为了研究教师劳动的性质,就必须首先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为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不但回顾了有关生产劳动的经典理论,尤其是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而且分析了我国有关生产劳动的理论的争论,并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分析作为方法论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分析了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使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指的是能够为社会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提供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满足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以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形式存在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的广大劳动者的劳动。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作了分析后,对教师的劳动作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首先,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服务劳动,教师的劳动生产的是一种无形的、但在劳动者身上能够发现其影响的服务产品。教师通过它的劳动使劳动者发生了变化,并将其劳动物化在劳动者的身上,成为劳动力价值构成的一部分。其次,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教师的劳动总是和人类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的,是人类总的生产劳动中的一部分。再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劳动不仅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而且满足了人民的文化的需要,实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生产劳动和教师劳动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劳动性质是一种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劳动者的身份也在发生着变化并呈现出商品性的特征,因此,也可以像分析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构成一样分析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力。劳动力也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别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来创造的,其中教师的劳动在劳动力的再生产中起了极其重要作用。传统理论从生活资料的角度来对劳动力的价值构成作了静态的分析,劳动力的价值随着科技的进步将会降低。由于传统理论忽视了在劳动力的再生产中投入的活劳动创造的价值,也就不能解决在现实中劳动力的价值随着科技进步不降低反而上升的现象。实际上,劳动力的价值构成中,教育训练费用既包括培养劳动者所耗费掉的各种物质资料的价值,这一部分以不变的价值转移到劳动力的价值构成中去,又包括支付一定的费用来购买教师在培养训练劳动力时的活劳动。但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培养训练劳动力的劳动力,其活劳动也是一个变量,它不仅能创造出教师本身为了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即教师价值的不变部分,而且也能够创造出一个超过他们必须生活资料价值而形成的余额。当然劳动力商品的生产过程中也有劳动力本身投入的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这比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把劳动力价值仅看成是维持劳动力正常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的数额要大。并随着科技的进步,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在劳动力的价值构成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这也就告诉人们:在劳动力的再生产中,教师的劳动起了非常重要作用。 教师劳动创造的价值物化在劳动力中并通过劳动力这一桥梁转化到劳动力所生产的商品中去。传统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构成是W=C+V+M。传统理论中对劳动力价值的确定忽视了劳动力的形成中教师和劳动力投入的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所以劳动力的价值应当由可以转化成生活资料的不变资本的价值C′、教师的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这一部分包括教师作为劳动力为自身劳动的时间内创造的价值V_1与为社会劳动的时间内创造的价值M′,与劳动力自身的活劳动投入所创造的价值V_2,即劳动力的价值构成是V=C′+V_1+V_2+M′,所以普通商品的价值构成也就应当由W=C+V+M变成W=C+C′+V_1+V_2+M′+M。从上面的公式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劳动也是国民收入的源泉。 现在,对教师劳动的研究,既有必要性,又有重大意义。通过对教师劳动的研究,既有利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澄清对教师劳动的不当认识,也有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关键词】:教师劳动的性质 价值创造 价值转化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40;G451.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
  • 一、传统理论与现实的矛盾8-14
  • 1、对传统理论认为教师劳动是非生产劳动的原因分析8-11
  • 2、在现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劳动巨大作用11-14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教师劳动是生产性劳动14-24
  • 1、生产劳动的经典理论回顾14-18
  • (1) 马克思以前的生产劳动理论概述14-16
  • (2) 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16-18
  •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劳动的性质18-24
  • (1) 我国学者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争论以及对教师劳动的不同认识18-19
  •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19-21
  •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劳动的性质21-24
  • 三、教师劳动的价值创造、转化机制与其劳动收入的实质24-31
  • 1、教师劳动的价值创造24-28
  •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的转化及其使用价值和价值24-26
  • (2) 教师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6-28
  • 2、教师劳动创造价值的转化机制与教师劳动收入的实质28-31
  • (1) 教师劳动创造价值的转化机制28-29
  • (2) 教师劳动收入的实质29-31
  • 四、研究教师劳动的性质和价值创造的必要性和意义31-37
  • 1、对教师劳动的性质和价值创造研究的必要性31-32
  • (1) 研究教师劳动的性质和价值创造是理论本身发展的要求31
  • (2) 研究教师劳动的性质和价值创造是实践发展的要求31-32
  • 2、研究教师劳动的性质与价值创造的意义32-37
  • (1) 研究教师劳动的性质和价值创造的理论意义32-34
  • (2) 研究教师劳动的性质和价值创造的现实意义34-37
  • 参考文献37-39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39-40
  • 致谢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永;;我们缺什么?——重识《现代大学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侯海青;王军;;基于顾客忠诚的顾客资产价值最大化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潘博;论脑力劳动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J];社会科学辑刊;1990年02期

4 曹大勇;生产要素的历史演变和现代劳动价值关系探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练庆伟;李辉;;当代大学生价值认同教育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江苏高教;2008年06期

6 林旭东;聂永华;;分拆上市与价值创造:多视角的经济动因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这些词你知道吗[J];山西老年;2009年06期

8 沈倩岭;朱方明;;论当代服务劳动的性质[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周建松;章金萍;;试论价值创造视阈下的高职学习模式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9年09期

10 魏明亮;冯涛;;从全球价值链到全球价值网络——谈产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广信;冯志军;;第三产业劳动价值创造问题刍议[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广信;冯志军;;第三产业劳动价值创造问题[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钟裕高;;论经济活动中价值创造的规律性[A];中国价值工程辉煌成就20年(1978—1998)[C];1998年

4 樊曼莉;;论现代生产的若干新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探析[C];2002年

5 陈永志;;科学技术、科技劳动与价值创造[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赵学清;;对劳动价值理论几个问题的认识及其现实意义[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7 章猷才;;论服务性劳动的性质与价值创造[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探析[C];2002年

8 余炯;;论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的规律[A];《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3年

9 李剑南;李永强;杨志林;史亚莉;;顾客契合价值视角下免费顾客的价值初探——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秦红燕;;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形式与价值创造[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探析[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锡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创造[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姜剑 吴一帆;温州建行做价值创造力的提升者[N];温州日报;2005年

3 柴韬;构建价值创造型会计体系[N];中国财经报;2006年

4 齐文;增强价值创造能力 实现持续有效发展[N];中国石化报;2009年

5 黄泰岩;创新考核制度 引导企业成长[N];人民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康燕;建立客户为中心理念机制打造最具价值创造力银行[N];国际金融报;2005年

7 王颐邋黄伟权;外资在华银行谋求价值创造之路[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肖知兴;商业精神[N];首都建设报;2009年

9 胡问鸣;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N];人民日报;2005年

10 余U

本文编号:339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39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6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