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借鉴关心德育理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发布时间:2017-05-01 10:07

  本文关键词:借鉴关心德育理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历史任务和重大现实课题。和谐校园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化和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我国学校校园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由于人文关怀的缺失而引发的不和谐现象,严重妨碍在校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及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的培养,急需我们采取合理而有效的理论与措施加以改善。美国教育学家诺丁斯所提出的关心德育理论,针对现代学校缺少人文关怀的弊端,提出了一些对改善这种状况具有积极指导意义的理论与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措施,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因此,本文把诺丁斯关心德育理论与对和谐校园建设的研究结合起来,意在为当前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以期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本文第一部分论述了关心德育理论研究的意义与价值。首先通过对当前校园建设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分析,得出学会关心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急迫呼唤和内在要求;进而介绍了诺丁斯对现代教育的批评和对充满人文关怀教育理想的新探索在当代德育领域的特殊意义;最后阐述了关心德育理论研究的进展与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部分剖析诺丁斯关心德育理论的产生、主要内容与得失。首先探讨了诺丁斯关心德育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基础:其次论述了关心德育理论的五方面主要内容: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关心能力的人:以关心为主题组织课程;建立关心型的师生关系:以关心为导向的四种道德教育方法及创建连续性的关心环境:最后指出关心德育理论的德育价值及其局限性。 第三部分阐述了如何借鉴诺丁斯关心德育理论,促进我国和谐校园建设。主要是从关心的视角入手,运用诺丁斯关心德育理论,结合我国学校校园关怀缺失的现状,对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提出了三方面建设性的构想:树立“关心”为核心的德育理念,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思想动力;构建相互关心的师生关系,培育建设“和谐校园”的主体力量;探索体现人文关怀的德育途径和方法,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关键词】:诺丁斯 关心 道德教育 和谐校园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一、诺丁斯关心德育理论研究的意义与价值8-16
  • (一) 学会关心:和谐校园建设的急迫呼唤与内在要求8-10
  • 1. 学校盲目追求规模与效益,对师生关心不足8-9
  • 2. 教师教育过程中缺少关心,师生关系相对冷漠9
  • 3. 学校教育内容、方法单一,少有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9-10
  • 4. 缺少人文关爱的校园文化环境10
  • (二) 诺丁斯对现代教育的批评和对充满人文关怀教育理想的新探索10-12
  • 1. 诺丁斯对现代教育的批评10-11
  • 2. 诺丁斯对充满人文关怀教育理想的新探索11-12
  • (三) 关心德育理论研究的进展与本文的主要工作12-16
  • 1. 国外对关心德育理论研究的现状12-13
  • 2. 国内对关心德育理论研究的现状13-15
  • 3. 本文的主要工作15-16
  • 二、诺丁斯关心德育理论的产生、主要内容与得失分析16-28
  • (一) 诺丁斯关心德育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16-19
  • 1. 关心德育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16-17
  • 2. 关心德育理论的理论渊源17-19
  • (二) 诺丁斯关心德育理论的主要内容19-25
  • 1. 关心德育的目标:培养具有关心型能力的人19
  • 2. 围绕关心主题组织课程19-20
  • 3. 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关系20-21
  • 4. 关心能力培养的主要步骤与方法21-23
  • 5. 创建连续、协作的关心环境23-25
  • (三) 诺丁斯关心德育理论的德育价值与局限性25-28
  • 1. 诺丁斯关心德育理论的德育价值25-26
  • 2. 诺丁斯关心德育理论的局限性26-28
  • 三、借鉴诺丁斯关心德育理论,促进我国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考与建议28-38
  • (一) 树立“关心”为核心的德育理念,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思想动力28-31
  • 1. 倡导以培养关心型的人为主的德育目的28-29
  • 2. 关心学生多层次的发展要求29-30
  • 3. 以关心的事物为中心,改革课程设置30-31
  • (二) 构建相互关心的师生关系,培育建设“和谐校园”的主体力量31-34
  • 1. 建立平等、民主、理解的师生关系31-33
  • 2. 加强具有“关心”理念的教师素质培养33-34
  • (三) 探索体现人文关怀的德育途径和方法,建设和谐校园文化34-38
  • 1. 实行交往、对话、活动和环境渗透的德育方法34-36
  • 2. 营造和谐、稳定的关心德育文化环境36-38
  • 参考文献38-41
  • 后记41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蕊;;诺丁斯关怀理论及其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梅泽本;夏泉;马吉刚;;从“绿色文化”到绿色水利的思考[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3 梅泽本;夏泉;马吉刚;;从“绿色文化”到绿色水利的思考[A];山东水利学会第九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年

4 周又红;;引导我们的孩子爱环境[A];妇女·环境·使命——’97妇女与环境研讨会文集[C];1998年

5 高增林;;关于进行环境与健康顶层设计的建议[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9: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C];2007年

6 刘克敏;;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教学手段——研究性学习[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王杰;;中日两国企业环境报告的比较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8 张茵;;自然景区环境教育的策划与实施[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玲;用“关心”唤醒教育的人性[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内尔·诺丁斯 于天龙;在一个缺乏关心的年代学会关心[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陈桂香;用关心理论指导高校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叶隽;学会关心:教育要寻找人性的光辉[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张洁 王春;沪公众关心环境科技问题[N];科技日报;2006年

6 傅勇;安德森动议看上去很美[N];上海证券报;2007年

7 徐宏阳;一○三团连队环境面貌大变样[N];兵团日报(汉);2006年

8 所广一(作者为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新”与“精”并举 打造独特品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安也致;威露士看齐优秀企业公民[N];中国企业报;2006年

10 陈雨亭 天津市教科院副研究员;构建关心型的关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燕;借鉴关心德育理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一华;诺丁斯教育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永丽;内尔·诺丁斯幸福论及其启示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雪霞;诺丁斯关心理论的道德教育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静;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借鉴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唐卓;诺丁斯关心理论对我国大学德育工作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唐卫平;诺丁斯关怀伦理思想及其对婆媳建立关怀关系的启示[D];中南大学;2009年

8 周楠;关心的缺失与重建[D];西南大学;2007年

9 孟庆坤;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在我国高校德育中之探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刘伟清;中等职业学校“关心型”师生关系的构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借鉴关心德育理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38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6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