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论教育发生的非对象性

发布时间:2022-02-26 21:58
  教育发生是指真实的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展开的过程,其实践秉性可以概括为非对象性。这种非对象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从教育目标上说,教育发生中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理论目标作为"瞄准对象",真实的教育总是随着情境的发展而不断形成新目标。从学生的学来看,学习内容也不是预先固定的,它随着情境的延伸而逐渐生成,并具有超越具体对象的无限性;学生要感到学习快乐,最好的方式是融入学习情境之中。从教师的教来看,教的内容和目标也具有非对象性,它集中体现在生成性教学中的即席而作,教师的行动是情境中的行动,而不是封闭轨道上的运行。尊重教育发生的非对象性,实则是对实践活动中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从而恢复了教育作为一种事物的自在存在,即事物的自持。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9,18(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何为非对象性
二、教育目标的非对象性
三、学生学的非对象性
    1.学生学什么
    2.学生怎样学
四、教师教的非对象性
    1.教师教什么
    2.教师怎样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本质直观的原理及其教育意义[J]. 王卫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7(06)
[2]“游戏人”理论与“游戏课程观”[J]. 王宜鹏,夏如波.  当代教育科学. 2010(15)
[3]教育敏感性和教师行动中的实践性知识[J]. 马克斯·范梅南.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8(01)
[4]基于实践性知识的教师博客研究[J]. 王枬,叶莉洁.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8(01)
[5]“从无看有”的非对象性思维[J]. 张世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本文编号:3645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645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7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