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及其变迁
发布时间:2022-10-21 21:22
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背景下,基于政策文本,结合重要历史文献与教育改革事件,回顾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及其变迁发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是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博弈中不断演进的,历经了劳动教育政策的工具理性价值选择、劳动教育政策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价值共存、劳动教育政策的工具理性价值回归、劳动教育政策价值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变、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理性彰显等五个阶段。回顾、总结和检视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变迁理路有助于明晰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为我国今后劳动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历史镜鉴和智慧,从而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工具理性主导: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 (1949—1957年)
1. 劳动教育作为解决毕业生参加生产劳动问题的合适性手段
2. 改革并开展劳动课程保障劳动教育的有效性
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共存: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适配 (1958—1977年)
1. 劳动教育是解决教育经费问题的手段
2. 将劳动教育视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3. 劳动教育亦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工具理性回归: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诉求 (1978—1992年)
1. 劳动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 开展劳动教育为社会创造财富
四、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转变 (1993—2009年)
1. 劳动教育转而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 劳动教育发展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价值理性彰显: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归宿 (2010年至今)
1. 劳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2. 劳动教育是自由自觉生命活动的外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49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史演变与省思[J]. 李珂,曲霞. 教育学报. 2018(05)
[2]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彰显与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逻辑理路[J]. 胡美灵. 湖南社会科学. 2018(05)
[3]马克思恩格斯人的自由发展思想研究[J]. 施九青. 改革与战略. 2018(01)
[4]从“体力教育”到“能力教育”——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发展与变迁[J]. 陈静,黄忠敬. 中国德育. 2015(16)
[5]我国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J]. 徐长发. 教育研究. 2004(12)
[6]论价值理性[J]. 徐贵权.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
[7]论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J]. 劳凯声,刘复兴.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6)
[8]“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认识必须与实践相结合”[J]. 李仁春. 毛泽东思想研究. 1999(S2)
[9]工具理性批判——从韦伯、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J]. 陈振明. 求是学刊. 1996(04)
本文编号:3696400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工具理性主导: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 (1949—1957年)
1. 劳动教育作为解决毕业生参加生产劳动问题的合适性手段
2. 改革并开展劳动课程保障劳动教育的有效性
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共存: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适配 (1958—1977年)
1. 劳动教育是解决教育经费问题的手段
2. 将劳动教育视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3. 劳动教育亦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工具理性回归: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诉求 (1978—1992年)
1. 劳动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 开展劳动教育为社会创造财富
四、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转变 (1993—2009年)
1. 劳动教育转而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 劳动教育发展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价值理性彰显: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归宿 (2010年至今)
1. 劳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2. 劳动教育是自由自觉生命活动的外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49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史演变与省思[J]. 李珂,曲霞. 教育学报. 2018(05)
[2]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彰显与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逻辑理路[J]. 胡美灵. 湖南社会科学. 2018(05)
[3]马克思恩格斯人的自由发展思想研究[J]. 施九青. 改革与战略. 2018(01)
[4]从“体力教育”到“能力教育”——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发展与变迁[J]. 陈静,黄忠敬. 中国德育. 2015(16)
[5]我国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J]. 徐长发. 教育研究. 2004(12)
[6]论价值理性[J]. 徐贵权.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
[7]论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J]. 劳凯声,刘复兴.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6)
[8]“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认识必须与实践相结合”[J]. 李仁春. 毛泽东思想研究. 1999(S2)
[9]工具理性批判——从韦伯、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J]. 陈振明. 求是学刊. 1996(04)
本文编号:3696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69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