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感戴与其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的感戴与其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感戴是一种积极情绪,是受惠者认识到并接受了施惠者的恩惠之后在内心产生的一种冲动,它能促使受惠者为已收到的恩惠做出回报。大学生只有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提高其道德修养、促进其自身发展、增强其社会的信誉度。然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多元文化碰撞的特殊时期,不少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本研究在继承国内外已有感戴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大学生感戴的现状,同时探讨自我概念、社会支持对感戴的影响。研究旨在关注影响感戴的内外因素,为提高大学生的感戴提供研究资料,同时也为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1、大多数大学生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对家人、社会给予他们的帮助心存感激,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予以回报。但还是有少数大学生的感戴得分比较低。大学生感戴在性别上和区域上有显著差异。汉族学生的感戴频率显著地高于少数民族学生。理科大学生的感戴显著高于文科大学生。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大学生感戴的主效应显著,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的大学生的感戴水平最高。大学生中三年级学生的感戴显著地低于其他年级。2、大学生感戴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大学生自我概念与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3、社会支持对感戴有直接的预测作用。自我概念通过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感戴有间接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 感戴 自我概念 社会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1、问题提出7-9
- 2、文献综述9-25
- 2.1 有关感戴的研究9-17
- 2.1.1 感戴的定义10-12
- 2.1.2 现代感戴理论12-14
- 2.1.3 感戴的影响14-16
- 2.1.4 有关青少年感戴的研究16-17
- 2.2 自我概念的研究17-22
- 2.2.1 自我概念的内涵17-18
- 2.2.2 自我概念的结构18-21
- 2.2.3 自我概念的功能21-22
- 2.3 社会支持的研究22-25
- 2.3.1 社会支持的定义22-23
- 2.3.2 社会支持的分类23-24
- 2.3.3 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相关研究24-25
- 3、研究设计25-28
- 3.1 研究目的和假设25-26
- 3.1.1 研究目的25-26
- 3.1.2 研究假设26
- 3.2 研究意义26
- 3.3 研究方法26-27
- 3.3.1 文献综述法26-27
- 3.3.2 问卷调查法和SPSS 统计分析27
- 3.4 研究对象27
- 3.5 研究工具27-28
- 4、结果28-38
- 4.1 大学生感戴的现状28-33
- 4.1.1 大学生感戴总的状况28-29
- 4.1.2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感戴差异分析29
- 4.1.3 不同省份的大学生感戴差异分析29-30
- 4.1.4 大学生感戴的城乡差别分析30
- 4.1.5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感戴差异分析30-31
- 4.1.6 不同民族的大学生感戴差异分析31
- 4.1.7 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大学生感戴差异分析31
- 4.1.8 是否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感戴的差异分析31-32
- 4.1.9 不同年级大学生感戴差异分析32-33
- 4.2 自我概念、社会支持分别对大学生感戴的单变量回归分析33-36
- 4.2.1 大学生感戴与自我概念的关系33-35
- 4.2.2 大学生感戴与社会支持的关系35-36
- 4.3 大学生自我概念、社会支持与感戴的关系分析36-38
- 4.3.1 自我概念、社会支持、感戴的相关分析36
- 4.3.2 自我概念、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感戴的多元回归分析36-37
- 4.3.3 大学生自我概念、社会支持对感戴的综合影响37-38
- 5、讨论38-45
- 5.1 大学生感戴的特点38-43
- 5.1.1 大学生感戴总体状况38-39
- 5.1.2 大学生感戴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39
- 5.1.3 大学生感戴在区域上有显著差异39-40
- 5.1.4 城乡、民族及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戴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但在个别因子上有显著差异40-41
- 5.1.5 大学生的感戴在文、理科上有显著差异41
- 5.1.6 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大学生感戴有显著差异41-42
- 5.1.7 大学生中三年级学生的感戴显著低于其他年级42-43
- 5.2 大学生感戴与自我概念的关系43-44
- 5.3 大学生感戴与社会支持的关系44
- 5.4 社会支持、自我概念对大学生感戴的预测44-45
- 6、结论与建议45-46
- 6.1 结论45
- 6.2 建议45-46
- 7、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46-47
- 7.1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46
- 7.2 今后研究的方向46-47
- 参考文献47-50
- 附录50-56
- 后记56-57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静;梁媛;;感恩的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1年14期
2 王维华;;初中生社会支持、感戴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学周刊;2013年3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萍;感恩情感的形成机制及其干预[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媛媛;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谢振旺;大学生感恩特质的量表及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汤琪;研究生感恩心理问卷的初步编制及其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丽;感恩与主观幸福感: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探讨[D];南京大学;2011年
5 王楠;大学生自我概念、亲社会行为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田荣;感戴教育方式对初中生感戴及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淑娟;中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8 毛金风;初中生公正世界信念现状及其与感戴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9 吕良成;大学生感恩、心理弹性、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10 于晓梅;大学生感恩心理与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的感戴与其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2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72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