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回归与超越——现代公益基金会与美国教育
本文关键词:财富的回归与超越——现代公益基金会与美国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 美国社会 基金会 财富 回归与超越 精英主义 改良主义 美国教育 卡内基 美国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摘要】:20世纪初,现代公益基金会的兴起标志着美国公益事业进入了新阶段。基金会把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对美国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基金会对美国教育发展的支持呈现出精英主义和改良主义并存的局面,贯彻"授人以渔"的原则和倡导教育公平,同时向高等教育尤其是名牌大学倾斜。基金会代表着美国精英的理想,是20世纪美国渐进改良中的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 美国社会 基金会 财富 回归与超越 精英主义 改良主义 美国教育 卡内基 美国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分类号】:G571.2
【正文快照】: 一、现代公益基金会的兴起进入20世纪的美国,百万富翁的人数已经相当可观,其中少数人更是身家亿万。财富的迅速膨胀和聚集让他们在享受荣耀和舒适生活的同时,感觉到了在繁荣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普通民众要求社会改良的呼声日益高涨,平民主义和进步主义反映了底层民众的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利利;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J];人口与经济;1980年01期
2 马凝;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的援助动向[J];人口与经济;1980年02期
3 ;美专家谈电子计算机的应用[J];社会科学;1980年06期
4 罗纳尔德·哈佛特,徐继成;现代美国文学[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5期
5 M.怀特,潘乃木;今日美国社会学概观[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8期
6 N.菲利普斯 ,陈尧光;改造保守主义——评克莱格·席勒著《保守派的内疚》[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0期
7 千叶正士 ,范作申;法社会学国际组织与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0期
8 草纯;西德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1期
9 E.弗林 ,黄育(香复);美国社会中的犯罪和暴力行为[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2期
10 魏章玲;美国家庭——已经变形,但尚未破裂[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孟勤;;20世纪中国生理学的发展[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徐晓斌;;突发事件中的护理管理[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3 袁启彤;;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地研究朱子学——在开幕式上的祝词[A];朱子学新论——纪念朱熹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4 郁文;;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研究朱子学——在开幕式上的讲话[A];朱子学新论——纪念朱熹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5 宫达非;;吸收朱子学精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在开幕式上的讲话[A];朱子学新论——纪念朱熹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6 王伟;;交际法在公外教学实施中的误区[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潘绍玺;;透过《勿失良辰》看美国社会的婚姻和家庭冲突[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高毛华;;卫希礼形象的文化内核[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9 赵雨亭;;没有基本的财力保证将一事无成[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10 李玉明;;三晋文化研究基金会的工作报告[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梁洪波;中国扶贫基金会启动“母婴平安120行动”[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颜志文;佛罗伦萨的周妈妈[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杨彬;中国残疾人事业形势喜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卢山;宋庆龄基金会在西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湖南 唐建军;建议成立职工家属医疗基金会[N];中国煤炭报;2000年
6 特约记者 马玉萍;敦煌壁画将逐步建立电子档案[N];中国文物报;2000年
7 国信证券研究策划中心 万朝领 张春安 窦舒;我国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探讨[N];中国证券报;2000年
8 刘淑燕;这里有个“希望工程”基金会[N];东北电力报;2000年
9 记者 范又;我国推出健康扶贫工程[N];光明日报;2000年
10 李志伟 整理;亚洲,,共商遏止网络犯罪[N];光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忠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周南翼;追寻一个新的理想国:索尔·贝娄、伯纳德·马拉默德与辛西娅·奥芝克小说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孙大雄;政治互动:利益集团与美国政府决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静;中国农村金融组织的行为与制度环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吴忠超;无法走出的困境[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爱民;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起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蔡春露;威廉·加迪斯小说中的熵[D];厦门大学;2003年
8 谷红丽;新历史主义和文化唯物主义批评视角下诺曼·梅勒的作品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9 高小刚;北美华人写作中的故国想象[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陈许;美国西部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享;学生争取民主社会组织的反战运动及其解体[D];外交学院;2000年
2 韩亚辉;美国的贫困问题与社会保障政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欧阳志兵;宗教利益集团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0年
4 张颖;肯定性行动计划的悖论及其文化影响[D];外交学院;2000年
5 张军慧;个人帐户养老金的管理与投资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李慧敏;当代美国的高科技与高等教育改革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7 薛玉凤;美国二战小说的特色与成就[D];河南大学;2001年
8 肖燕洁;《奇境》中的困惑[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9 文晶;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一个尚待拓展的领域[D];黑龙江大学;2001年
10 赵华;二十年代的美国广告与经济、文化的互动[D];苏州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586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586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