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核心坚守与开放空间:当代审美文化影响下的审美教育

发布时间:2017-07-28 23:00

  本文关键词:核心坚守与开放空间:当代审美文化影响下的审美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文化 审美教育 坚守开放


【摘要】: 审美教育研究历来受到美学和教育学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1999年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广,美育被正式明确地列入我国教育方针之中,为美育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美育”一词20世纪才引入我国,但美育理念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在我国存在,可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美育传统的民族。在审美教育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深受其当时审美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美育在规范个体、引导社会、开发民智等方面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传统美育由于受到当时文化特性的制约,都表现出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忽视了受教者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忽视了美育本身也是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等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文化也更加丰富、多元。其中当代审美文化呈现出带有浓厚商业色彩、以经济动机为支配文化的主导力量、以现代技术为手段、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主要对象的特征。因此,在审美教育领域内,如何对传统的美育观念进行扬弃,追求与当代审美文化相适应的美育精神,是新时期审美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则试图用三个部分对审美教育在审美文化影响下的演变进程进行梳理,从而分析当代审美教育的建构走向,论证在当代审美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教育对传统美育观念的坚守,并拓展当代美育的多维空间,拓展其自身的价值和功能。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概述审美文化的发展历史及审美教育类型的演变,分析审美教育类型与其当时审美文化的契合。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中国传统美育的核心理论…塑造和谐人格,并以人格塑造为切入点,进一步论证在当代审美文化背景下美育对构建和谐人格及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即探索当代审美教育的多维开放空间,论证如何发挥网络媒介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并引入西方的接受美学理论,运用接受理论中的核心概念,阐释如何通过对受教者的重视达到美育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审美文化 审美教育 坚守开放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0-01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7
  • 第一章 审美文化的发展与审美教育类型的演变7-13
  • 一、原始审美文化制约下的生存美育7-8
  • 二、古代审美文化规范下的教化美育8-10
  • 三、现代审美文化导引下的启蒙美育10-13
  • 第二章 坚守传统美育核心观念的当下意义13-20
  • 一、 以传统美育建构当代和谐人格13-17
  • 二、以传统美育构建和谐社会17-20
  • 第三章 当代审美文化影响下审美教育的多维开放空间20-32
  • 一、网络媒介对当代美育的影响21-23
  • 二、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审美教育23-32
  • (一)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24-27
  • (二) 接受美学与审美教育的融合27-32
  • 结语32-34
  • 注释34-37
  • 参考文献37-38
  • 致谢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秀蓉,钭晓东;论审美文化与审美教育[J];东岳论丛;2003年03期

2 韩钟文;;《乐记》审美教育思想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3 彭修银;;文化系统中的审美教育[J];湖北社会科学;1987年11期

4 张涵劲,郑幸红,徐瑞芳;当代体育审美教育理论构架的基本思路[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5 顾凤威;;现代文化与大学生审美教育[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曾繁仁;审美教育:一个关系到未来人类素质和生存质量的重大课题[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韩钟文;;荀子审美教育思想述评[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04期

8 张苑琛,赵伯飞;审美教育的当代课题[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丁纯;;审美教育与大学生生命教育刍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宋新军;社会转型期的经济文化和审美文化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闻樱;;试论音乐史料在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刘媛媛;刘太平;;在文学欣赏教学中强化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施江斌;;试论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4 张传燧;;论玄学与魏晋南北朝审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谭静波;;重视青少年京剧审美教育问题[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农磊;;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7 季伏昆;;以文致美 以美育才——略论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8 潘智彪;;美育与人的审美需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孙燕生;;科技馆之美育[A];学习型社会与科技馆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10 马卫星;;音乐心理学在大学审美教育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睢县回族高级中学 赵玉梅;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教育浅论[N];学知报;2010年

2 梁学杰;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N];黔西南日报;2009年

3 临颍县王孟一中 孟燕;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N];学知报;2010年

4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方珊;网络,让美育更“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郸城县实验中学 许瑞红;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N];周口日报;2008年

6 吴小红;强化青少年的审美教育[N];安徽日报;2003年

7 郑海燕;浅谈博物馆对未成年人的审美教育作用[N];中国文物报;2005年

8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王文革;审美教育的立足点[N];光明日报;2009年

9 武胜县万善初级中学 陈源;语文教学中须重视审美教育[N];广安日报;2005年

10 杨家友;重视崇高在审美教育中的最高作用[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海颖;休闲消费之哲学批判与审美呈现[D];浙江大学;2012年

2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曹巧兰;城市审美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郑素华;审美教育行为特征的人类学探析[D];复旦大学;2008年

5 谭德生;自由与控制—电子传媒时代的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陈卫华;论西方审美文化视野中的波希米亚精神[D];浙江大学;2008年

7 赵崇乐;体育审美教育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显杰;镜像“话语”——电影修辞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梅;先秦服饰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朱群;中国儿童电视剧的审美文化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晶晶;审美文化视野中的电视剧艺术[D];厦门大学;2008年

2 徐胜群;核心坚守与开放空间:当代审美文化影响下的审美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丽;论中师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苑琛;审美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5 詹雪;高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和审美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彭艳霞;艺术设计教育之审美因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周丽;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国友;论中学语文审美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严萍;关于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冯小靖;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86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586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1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