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的校本模式——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
本文关键词:学习共同体的校本模式——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
更多相关文章: 学习共同体 校本培训 模式 教师专业发展 反思型教师 不足之处 共同学习 合作学习 教育教学实践 自我反思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现今校本培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能较好适应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的校本培训模式——学习共同体的校本培训模式。阐述了这种培训模式的理念、特征、操作与制度保障。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与科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 校本培训 模式 教师专业发展 反思型教师 不足之处 共同学习 合作学习 教育教学实践 自我反思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受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教育也被视为终其一生所需的教育过程。本文根据当前教师职后专业发展,构建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一种模式———学习共同体的校本教研模式。一、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当前教师职后专业发展备受重视,但有许多不足之处。表现在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伍叶琴;基于SECI理论模型的分层校本培训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姚智超;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灵莉 ,李天鹰;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J];教学与管理;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克超;法国教育改革拾零[J];比较教育研究;1984年04期
2 张庆;加拿大哥伦比亚省的远距离开放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1994年01期
3 徐利治,郑毓信;现代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重视的几个概念[J];数学通报;1995年09期
4 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概论[J];数学教育学报;1996年02期
5 朱晴;浅谈图书馆与教育现代化[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1997年03期
6 丁兴富;信息技术革命、教育全球化和远距离开放学习——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1届年会学术报告评述(Ⅲ)[J];中国远程教育;1998年07期
7 高文,王海燕;抛锚式教学模式(二)[J];全球教育展望;1998年04期
8 朱旭东,袁维新;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心理学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03期
9 刘晖;面向新世纪的学习战略——英国斯泰福大学BLC项目述评[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10 钱冬明;积极推进发展中国家基础教育上台阶——亚太地区小学教师远距离培训研讨班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美君;王培;;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我校学陶师陶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体会[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2 俞小斌;;新时期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校本培训”[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张恒忠;;教师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化[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张洪鸣;;以叶圣陶德育思想为指导 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晴;;地理新课改推进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贾俊生;;只要有行动 就会有收获——关于《教师群体学习化组织建设的研究》方案经验介绍[A];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C];2004年
7 张应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几点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钟金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 “网上购物”一课感悟[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建军;;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学效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校本培训方式策略[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黎邦科;;远程教育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模式初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国昆(吉林省教育学院);求真务实 不走过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李建平;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周祖臣;培训,,在红土地生根[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赵小雅;名师成长的“高速路”[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方长洲;骨干教师的校本培训[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徐锡安;高质量发展首都基础教育[N];光明日报;2001年
7 山东省淄博市电化教育馆 邵秀蔚;看看我们的变化[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赖群阳;深圳增创基础教育新优势[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赵显坤;教师要做新课程改革的热情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记者 张真弼;十堰新课程教师持证上岗[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健;学习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彭湃;大学之治:道德领导的思维向度[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蔡怡;萨乔万尼道德领导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韩亚成;学校道德领导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任剑锋;非面对面CSCL交互行为促进策略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一春;高校教师ET能力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斌;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黄耀军;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校本培训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廖华红;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校本培训[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田秋华;校本培训模式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于建川;国外教师校本培训经验及其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冯正华;校本管理的理念探讨与实施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施莉;中小学校校本教师培训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艳红;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校本培训:观念更新与模式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亢光斌;四川叙永县教师校本培训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棉;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校本发展[D];河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586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586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