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回归生活:理想与现实
发布时间:2017-08-17 11:00
本文关键词:教学回归生活:理想与现实
【摘要】: “教学回归生活”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受到了理论界和教育教学实践者的共同关注。但是这一理念的确切内涵究竟是什么,却存在着极大的争议。以往的研究都聚焦于对这一命题中核心概念的理解,希望这样来明确其内涵。主要探究了以下问题:生活或生活世界指的是什么,教学回归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如何,教学要回归到怎样的生活世界,教学要如何回归生活世界,教学能否回归到生活世界等。这样的探究思路在方法上既有合理性,也有弊端,因为它不可避免地割裂了“教学回归生活”理念与提出这一理念的背景,孤立地对命题中单个概念的解释,造成了对命题机械的理解。这不仅不能明晰命题本身,反而导致了对教学回归生活的怀疑和诘难。本文的研究试图联系提出教学回归生活这一理念的事实背景和理论背景,来分析其内涵。我们认为,所谓教学回归生活,指的是教学应该回到那种与生活相联系的状态。具体包含三层意思:其一,学生已有的生活作为一种资源成为教学的内容;其二,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以利用经验、感受或知识、技能的迁移来帮助学习教学内容;其三,承认教学过程本身也是学生的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突出人在自身生活中的作用,即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人的主动性和生成性,强调学生的主动的参与,真实的体验,张扬其生命的活力。在这种理解的指导下,笔者考察了小学语文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将研究的触角延伸至实践中,分析“教学回归生活”思想的实践命运。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教科书中有回归生活思想的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在尝试教学回归生活,这些体现和尝试未必反映了教学回归生活的全部含义,至少在某种意义上为我们探讨教学回归生活的话题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教学 回归 生活 教科书 课堂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2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部分 引言9-21
- 一、研究的缘起9-12
- (一) 中小学教学的要求9-10
- (二) 相关理论研究的困境10-11
- (三) 自身的喜好11-12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
-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12-14
- (一) 研究方法12
- (二) 研究方案设计12-14
-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14-21
- (一) 教学14-17
- (二) 生活17-18
- (三) 回归18-19
- (四) 教学回归生活19-21
- 第二部分 教学回归生活问题研究述评21-28
- 一、“生活世界”本质内涵的追寻21-27
- (一) 寻根哲学中的“生活世界”21-24
- (二) 从“区分”到“回归”24-25
- (三) 生活世界即日常生活25-27
- 二、回归的途径的探究27-28
- 第三部分 教学回归生活的理性探究28-44
- 一、“教学回归生活”命题提出的背景考察28-35
- (一) “教学回归生活”产生的事实背景考察28-31
- (二) “教学回归生活”产生的理论背景分析31-35
- 二、“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质探究35-44
- (一) 教学与学生生活关系的历史考察35-42
- (二) 教学与生活关系之反思与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质42-44
- 第四部分 教学回归生活的现实考察44-59
- 一、回归生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科书45-51
- (一) 教科书编写的目的与功能45
- (二)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科书理念45-46
- (三) 教科书内容分析46-51
- 二、回归生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51-59
- (一) 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51-55
- (二) 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生活过程55-58
- (三) 反思58-59
- 参考文献59-63
- 致谢63-64
- 研究生在校期间研究成果64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慧萍;中等职业学校英语生活化教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88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688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