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

发布时间:2017-08-18 20:10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


  更多相关文章: 三维目标 知识教学 学习方式 审美规律


【摘要】: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理解偏差,阻碍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应正确地理解三维目标要求,明确三维目标在整个目标系统中的地位,把握三者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并确立教师的解释地位。落实三维目标,要求对知识教学形成整体策略,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学习,并用审美的规律重塑课堂。
【作者单位】: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三维目标 知识教学 学习方式 审美规律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三维目标是新课改在教学层面上影响最为广泛的概念。但在实践中,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混乱,三维目标的落实同样存在不少问题:“知识与技能”的僵化与虚化,“过程与方法”的简单应对与形式主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标签化,这些现象都不鲜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红耘,皮连生;试论与课程目标分类相匹配的学习理论[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永明;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语感实践——谈人教版初中《语文》义务教材的语感训练[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3期

2 许建中;教会学生评改作文问对——语文自主学习策略指导举隅[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3 刘炎,铁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探索[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4 钟启泉,黄志成,赵中建;开拓比较教育科学研究的新视域——兼论比较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5 周华丽,顾志良;论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多样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6 崔允o7,夏雪梅;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7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8 于秀;完善体育院系《学校体育学》教材的几点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9 马勇占;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构成因素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10 袁跃,卢青;关于高中学生对体育课学习评价的调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欣欣;;听力课中引入外来词教学培养学生语感的实验报告[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邵光华;数学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勇;综合理科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中枢;学校课程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彦荣;中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严书宇;社会科课程研究:反思与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烁;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借鉴[D];河北大学;2000年

2 周红兵;中国汉语文教材教育思想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军杰;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开发的初步探索[D];苏州大学;2001年

4 高闯;科技活动课程理论与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郑晓梅;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钟志勇;国家高中数学课程实施现状与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伟华;健康人生教育模式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吴小平;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谢作进;从主体性教育思想看中学语文学科性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牧华;生态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飞;;学科教师的困惑:在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之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6期

2 袁振国;知识教学的革命——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的断想[J];中小学管理;1999年01期

3 王小军;;怎样说好课[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1期

4 张琼;;培养实践能力:知识教学的应然取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1期

5 赖俊明;;新课程背景下基于三维目标的理科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3期

6 陈佑清;;对知识学习与学生发展关系的重新审视[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李娟;;对话生命:知识的应然走向[J];现代教育论丛;2011年03期

8 叶飞;;从“德育忽视”走向“德育自觉”:学科教师的教育使命[J];教育导刊;2011年07期

9 沙春侠;;如何打造高效课堂[J];宁夏教育;2011年Z1期

10 罗刚淮;;思考让教学从直觉走向理性[J];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梅;李远蓉;;三维目标的知识加工与教学策略[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吕桂娟;;“3+1”课堂模式改革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3 张传燧;;孔子“学习中心”教学论思想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王凌皓;;中国传统私塾的训蒙原则与方法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吴霓;;试析元代教学思想的特异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刘新科;;杜威教学思想的再认识(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陈恩辉;;一个语义发散思维训练的初步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8 冀立军;;备课刍议[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9 杨子权;;增强学校发展力 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10 王锦荣;;浅谈学校法制教育与礼仪教育[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志平(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知识教学:教育的中心任务[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钟海英;整合三维目标 完善学生评价[N];张掖日报;2005年

3 查有梁;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N];四川日报;2007年

4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教育部新课程教学专业支持工作项目组组长 余文森;“三维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韩国海;从课程目标角度审视“三维目标”[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严育洪;授人以“欲”,先于“渔”[N];江苏教育报;2010年

7 江苏省无锡市教师 张蛰;来吧,同行们——让我听到你的声音![N];天津教育报;2010年

8 徐淑娥;让素质教育在传统文化润泽中健康发展[N];济宁日报;2007年

9 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 顿继安;学生会了教师还教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北京义教课标教育研究中心整理;应在课程改革的大视野下进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阎亚军;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仲建维;沉重的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晓静;课程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召存;课程知识的意义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家琼;教学网络组织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潘光文;课堂文化的批判与建设[D];西南大学;2009年

9 闫艳;课堂教学目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毅;社会建构论对科学教育观的影响评析[D];西南大学;2008年

2 李国芝;论思维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新;《小学作文》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河北大学;2006年

4 卞艳佳;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着力培养创新性人才[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瑞霞;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新发展及其教学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潘瑶珍;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7 冯艳;复杂性科学视野中的教学目标[D];苏州大学;2007年

8 吴少玲;生成性课堂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9 郑艺红;论生成性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何伯锋;数学学科领域知识学习的知识表征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96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696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2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