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研究范式的转变及其价值取向
本文关键词:学习研究范式的转变及其价值取向
更多相关文章: 学习研究范式 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复杂性范式 基于设计的研究 价值取向 实证主义 理论与实践 研究方法 认识论
【摘要】:学习研究范式是学习研究群体所遵循的一般性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学习研究范式的转变意味着研究者对学习研究独特看法的形成,它在本质上体现的是认识论、方法论及其价值观的变化。本文探讨了科学主义、人本主义两大学习研究范式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也探讨了基于复杂认识思维的复杂性学习范式及其价值取向,最后指出"基于设计的研究"是未来学习科学领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话和和谐统一的有效实践范式。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学习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学习研究范式 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复杂性范式 基于设计的研究 价值取向 实证主义 理论与实践 研究方法 认识论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学习科学与技术设计的理论与应用”(项目批准号:07JA880056) 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学习科学与技术支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B—a/2006/01/01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学习是人类一项重要的活动,从有人类产生以来,学习活动就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及精神活动不断地扩展与延伸。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类一直在追寻着学习的进步和学习的效率,无论是在劳动实践、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校教育中,人类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展着学习活动,都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苏卫萍;论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J];大理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莫雷;西方两大派别学习理论发展过程的系统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郭永玉,陶宏斌;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实证主义与现象学方法论之比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4 苏鸿;;走向“复杂”范式的校本行动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1期
5 车文博,许波,伍麟;西方心理学思想史发展规律的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3期
6 彭运石;林崇德;徐冬英;;论主客同一的心理学研究范式[J];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7 杨南昌;;走向统合的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4期
8 李长吉;教学论的人文主义研究范式:背景、轨迹、特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卫平;谭广;刘云朝;;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思潮的融合看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未来走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2 喻平;教学论的当代研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J];数学教育学报;2001年01期
3 应方淦;高志敏;;情境学习理论视野中的成人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4 马耀峰;不同学科概念地图研究的反思[J];地球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5 任智;新康德主义对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影响[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年01期
6 王长生;张国兵;;21世纪初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范式探微[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王美;;基于设计的研究——以高中研究型课程“人·建筑与城市”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8 李红菊,郭永玉;人格特质论的基本问题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4期
9 孔德生,葛鲁嘉;关于心理学哲学的思考[J];理论探讨;2004年03期
10 刘耀文;从实证主义到现象学——两大方法论影响下的心理学[J];理论月刊;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秀莲;史秋衡;;研究型高校本科生学习成绩的城乡差异分析——以XX大学为个案[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申洁;;精彩探究——源于设计[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俎媛媛;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付桂芳;自我调节学习结构模型的建构[D];吉林大学;2004年
3 周宁;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D];吉林大学;2004年
4 田浩;文化与心理学研究方式的变革[D];吉林大学;2006年
5 孟维杰;心理学文化品性[D];吉林大学;2006年
6 吴畛;人道主义与人的自我拯救[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方双虎;整合与分化—威廉·詹姆斯与现代心理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成海;客观主义—主观主义连续统观点下的教师教育范式:理论基础与结构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史舸;基于文献统计分析的十九世纪以来西方城市规划经典理论思想客体类型演变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秀莲;我国研究型高校本科生学习过程规律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王思思;提高大学本科生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沈晖;课堂教学中的机会均等——一种人种志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叶元辉;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反思心理学的对立与整合[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郝宁;Visual Basic编程专家的领域知识及其在编程过程中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朱玲芳;解释的位置[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徐冬英;人性的归魅[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玉明;主客二分研究范式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一帆;从二歧到整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唐琳娜;走向完善的人本主义心理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永祥;国外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发展趋势[J];教育科学;1991年04期
2 张武升;教学研究范式的变革与发展趋向[J];教育研究;1994年12期
3 叶浩生;再论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J];心理学探新;2000年02期
4 莫雷;西方两大派别学习理论发展过程的系统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郭永玉,陶宏斌;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实证主义与现象学方法论之比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6 贾林祥;论西方心理学的价值取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隋美荣,高峰强,潘光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衰及其启示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车文博,许波,伍麟;西方心理学思想史发展规律的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3期
9 秦金亮;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向──质化研究方法述评[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彭运石;林崇德;徐冬英;;论主客同一的心理学研究范式[J];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桂;;关于现代西方哲学问题的讨论综述[J];江苏社会科学;1983年08期
2 野家启一 ,何培忠;试论“科学的解释学”——科学哲学[J];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08期
3 陈列 ,俞天红;“西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潮”简介[J];比较教育研究;1985年06期
4 米本昌平 ,曲翰章;优生学史研究的现代观[J];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08期
5 姜晓辉;联邦德国物理学家、哲学家魏茨泽克[J];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11期
6 欧阳光伟;哲学人类学述评[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7 李河;历史必然性:十九世纪三大历史哲学争论的焦点[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8 张乐天;哲学系召开“当代哲学发展趋势”讨论会[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9 谢遐龄;;重读汤因比《历史研究》(节录本)[J];读书;1985年07期
10 列奥波尔多·J·巴托罗姆;宇文;;阿根廷召开社会人类学首届代表大会[J];世界民族;198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希杰;;修辞研究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主义(代序言)[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2 张开焱;;诗人何为与诗人为何[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王树人;;《道德经》的思维特征及其现代意义[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4 王洪志;;文学批评的批判品格:失落与寻求[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欧阳康;;中西哲学比较与当前我国的人学研究[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蔡辉;王艳君;;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A];全国中医藏象研究创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车文博;黄冬梅;;当代西方心理学研究取向发展的新趋势[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8 茅原;;科学主义与神秘主义[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9 员克强;;对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A];第二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王振林;;现代西方哲学本体论的发展趋向与特点[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技术的报复[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李德顺;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定位[N];光明日报;2000年
3 洪晓楠;“科玄论战”对中国文化哲学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0年
4 常绍 商务印书馆编辑 汪丁丁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炎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所研究员;向着敬畏迁飞[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5 余岱宗;原创性和艺术感悟力[N];文艺报;2000年
6 费多益;后现代语境:科学哲学何为[N];中华读书报;2000年
7 欧阳康;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通与共建[N];大众科技报;2001年
8 吴国盛(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弘扬科学精神:两种思路[N];科技日报;2001年
9 刘志广 陆贻清;发展经济哲学 推动理论创新[N];社会科学报;2001年
10 上海市社联副主席、复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姜义华;人文世纪:回应世界新挑战[N];文汇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支宇;韦勒克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韦兵;论两种世界观对中国画论的影响[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3 张金福;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何俊志;结构、历史与行为[D];复旦大学;2003年
5 彭国兴;20世纪前半期中国关于科学社会功能的认识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6 乔延鹏;自由、理性与创新[D];吉林大学;2005年
7 刘宇文;社本主义教育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大圣;百年语文育人功能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龚孝华;走向具体个人:教育评价的生存论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罗建河;论教育管理理论的知识论基础[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汉卫;教育研究中的实践整合观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周红兵;中国汉语文教材教育思想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胡凡刚;网络文化与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4 胡长栓;文化哲学的悖论及其历史向度[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汤建荣;评张君劢的人生观[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邱硕立;论“科学—人文”整合体育观[D];四川大学;2001年
7 叶元辉;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反思心理学的对立与整合[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8 时弘;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D];河南大学;2002年
9 窦硕华;论日本的私小说[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黄艳红;评中国的反科学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12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712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