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范式变革的“史”与“思”
本文关键词:教育评价范式变革的“史”与“思”
【摘要】:我国当前教育评价范式的变革过程,正沿着"非此即彼"的变革路向推进,其中呈现出诸多的矛盾与冲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评价范式作为平衡点,可以看出,教育评价范式对变革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是从量化测评到质性描述、从情境无涉到情境关联,从独自控制到对话协商、从预设判断到动态生成。这一变革始终遵循着从总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的逻辑,对基于课程标准评价范式的反思应注意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及课程标准与评价标准的关系。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关键词】: 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范式 变革
【分类号】:G40-058.1
【正文快照】: 一、对教育评价范式的认识众所周知,“范式”(Paradigm)一词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T.S.库恩最早提出的。随后,便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引用“范式”概念,其关注点在于对问题的研究层面上。因而文中用此概念,并不是对“范式”概念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必华;教育评价范式:变革与冲突[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2 王淑娟;;对美国教育语境中问责涵义的考察[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3 王凯;走向对话的教育评价——以《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的评价研究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5期
4 崔允o7;夏雪梅;;试论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学军,徐志兵;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评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2 詹国祥,曹焕亚;论高职院校教师行为评价[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赵必华;教育评价范式:变革与冲突[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4 张家军;后现代主义之于课程研究的意义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5 乐先莲;;比较教育和社会学的关系史及其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6 王洪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林向阳,黄汉升;论普通高校体育教材的筛选机制和评价模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林向阳;普通高校体育教材的调研报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9 王富平;试论地方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夏成前;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茶世俊;;教育政策的权力分析刍议[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4 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8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缪园;基于学科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燕芳;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常亚慧;教学认识方式考察[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狄飞;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堂斌;建构认知结构,,增强主体意识——开放式文言文教学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梅;教育研究道德规范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6 唐涌;从方法论看四川中小学教改研究的发展及特点[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7 吴晓梅;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8 赵大川;普通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构建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侯江;职业高中教师教学工作评价问题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赵明仁;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凯;美国课程标准之评价标准的比较、评价与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振坤;透视网上教育的变革[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1年02期
2 孙兰英;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变革及其展望[J];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3 高光凯;社会现代化与教育的角色地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4 贺国庆;高等教育的重大转折──工业时代欧洲大学的变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3期
5 陈彦芬,崔明稳;浅谈理科教育目标的改革趋向[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年07期
6 田小红;论网络化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J];丝绸之路;2003年S1期
7 贾莉;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特点及成功原因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王秀芳;试论网络冲击波中的学习变革[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6期
9 范先佐;教育的低效率与教育产权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卢贵元;浅谈创造性思维的三个层面[J];甘肃教育;200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庆麟;;顾后瞻前话未来:百年变革的教育心理学给我们提供哪些启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何冠男;廖其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教育方针沿革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祝义;为教育产业带来变革[N];中国企业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李金池;英语学习的变革[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管窥外国基础教育变革[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4 本报特约撰稿人 郑永柏 博士;校园网建设是局部改良,还是系统变革[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王德权;教育技术变革与教师素质的转变[N];贵州政协报;2001年
6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铁道;借助课题改善薄弱校的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闫宏娟;网络给教育带来了什么?[N];计算机世界;2002年
8 胡乐乐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教育学视野中的课堂本义[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数字化生存,你能适应吗?[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华为公司;从“课堂”走向网络[N];计算机世界;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梅;公立学校的一次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长林;科学课程及其变革的社会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叶正波;教育议事会:一个微观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封安东;变革教师文化之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秋兰;传统与变革之间[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余芳芳;校本管理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邹强;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变迁与学校德育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程良宏;生成性教学:从教学方法到教学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谷陟云;课程资源与教学方式变革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7 曹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方针的嬗变及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琼;变革与超越:课堂教学发展价值的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蔡卓倪;建国以来国家的教育方针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10 许敏;学校领导与学生学业成就[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18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718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