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开发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开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开发研究 信息技术教育 教育技术 教材开发 教材设计
【摘要】: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开发实践,探讨了"开发研究"在中小学教材开发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提出了相应的过程、基本模式和方法.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关键词】: 开发研究 信息技术教育 教育技术 教材开发 教材设计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资助项目(DCA050061)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技术的介入使课程教材开发呈现出新的特点,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关于教材开发,本文指在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体系的框架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与学习特征、社会发展的需要与趋势、学科知识体系等方面的价值取向,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设计、编写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世哲;;新中国教育出版60年[J];编辑之友;2009年10期
2 潘涌;论课程范式转型与教学解放[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3 吕建生;;我国基础教育教材多样化建设的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09年03期
4 刘丽湘;赖德胜;裴秀芳;;当前中小学经济教育的现状及实施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19期
5 崔允o7,柯政 ,林一钢;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历史演变[J];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6 潘涌;论新课程与教师职业角色的转换[J];科技导报;2003年06期
7 潘洪建;我国课程实验20年:回顾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02期
8 黄忠敬;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历史、特点与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1期
9 范晓峰;;浅谈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集宁师专学报;2011年02期
10 林细红;;教材·课标与国家意识[J];中学生物教学;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易春秋;建国十七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陈柏华;小学教师教材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尚伦;建国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教科书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王郢;教科书审查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张红洋;高中综合科学课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文田;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元;建国以来我国中学体育大纲发展变化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赵宁宁;课程本质研究的文化哲学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圣黎;国内外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廖鹰;教科书如何充分地体现课程标准[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淑霞;小学《品德与生活》教科书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丽姣;建国十七年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之历史回顾与理性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郢;我国中小学教科书评价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云霞;新课程改革前后教材中性别问题的比较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方莉萍;初中数学新教材知识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秦婷;基于化学史教育的高中校本课程开发[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创刊30周年纪念座谈会暨“外语教育技术”专题论坛启事[J];外语电化教学;2011年03期
2 袁明刚;邓文生;;让教师真正走进信息技术教育[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Z2期
3 王泽琪;;我国高校信息素质的多种教育形式刍议[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年08期
4 蓝塞;;教育技术西部论坛暨东、西部教育技术院长/系主任研讨会9月举行[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4期
5 林格;;教育在教育之外[J];教育;2011年21期
6 安雪梅;张海;王以宁;;重新设计与转变教育生产力——《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2010》解读之六:绩效篇[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Z2期
7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即将召开[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11期
8 孙静;;教育技术之我见[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5期
9 王金锋;;论信息技术教育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1年11期
10 苏显;陈捷;张帆;;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中作用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春霞;;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初探[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2 李燕;;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具体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3 顾永良;;困境中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期不完全报告[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新科;李路群;尹东辉;;浅析信息技术与通信课程整合[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5 覃钧;;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的信息素养[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6 曹岚;;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整合的尝试[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之我见[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何友国;;信息技术教育是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力武器[A];2005年乌蒙论坛论文集(二)[C];2005年
9 王红;;网迷、网恋与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培玉;帅相志;刘方爱;鲁燃;朱振方;孔祥霞;朱胜奎;;山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与发展规划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沈婷 魏萍;潜心钻研学术 倾情回报社会[N];协商新报;2007年
2 王旭明 魏亚平;信息技术教育来了[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 潘克明;新的一年 新的起点[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陶继新 通讯员 苏静;今天不生活在未来 明天将生活在过去[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北京电化教育馆馆长 潘克明;技术为教育服务 教育为发展服务[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6 河北省邢台市电教馆 杨文明 韩杏棉;谈信息技术教育实现的目标[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7 记者 强国峰;子长县三千万元打造信息技术教育平台[N];延安日报;2009年
8 潮安县职业技术学校 林保全;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N];潮州日报;2009年
9 周教玉;我州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N];祁连山报;2009年
10 记者 史玉萍;我市信息技术教育水平逐步提升[N];格尔木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郝兆杰;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段玉山;GIS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及BISPGIS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宏;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视域下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姚乐野;汉唐间巴蜀地区开发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陈广恩;元代西北经济开发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陈洛;中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8 左明章;论教育技术的发展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立新;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含辉;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材开发与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涛;项目管理在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冯文成;甘肃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课程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振红;推广校园网络应用提高教师合作与交流能力[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晓娟;生命哲学视野中的教育技术[D];吉林大学;2009年
7 高晶;基于Moodle平台的课程设计与开发[D];吉林大学;2010年
8 杨靖;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魏丹丹;教育技术资源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朱震;基于教育技术的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与开发[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18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718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