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学校教育的适切性
本文关键词: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学校教育的适切性
更多相关文章: 人本主义 学校教育 背景 学生为中心 适切性
【摘要】:上个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进一步发展教育、培养学生提供了新的理论观念和视角。我国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一定程度上也借鉴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然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的独特社会历史背景决定了它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在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引入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同时,也应考虑其在我国特殊教育情境下的适切性。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关键词】: 人本主义 学校教育 背景 学生为中心 适切性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人本主义心理学针对以往心理学研究割裂人的整体性的弊病,强调完整的人的范型,,兴起了一场心理学的革命,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学习理论体系,对教育领域的形响极为深远。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吸收了这一学习理论,并试图用以改变我国长久以来的学校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伍麟;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危机及其僭越[J];心理学探新;2003年04期
2 赵海;创造教育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心科;从接受美学谈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08期
2 郭铁成;学习策略教学与指导的理论建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10期
3 马兆兴,周平珊;实践课程——一种新型的教师培训课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年06期
4 黄伟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13期
5 何更生;迁移机制及其对教学实践的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王希宝;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高选;体育教学风格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8 黄宝宏,丁俊武;迁移理论在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1期
9 张丽冰;对先行组织者策略的一些认识[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陈秀玲,王涛;要素主义教育观及其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灏;李乐平;;霍妮新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综述[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邢晓春;;建构主义学习观对远程教学的启示[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3 仇鑫奕;;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应口语先行[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贾林祥;认知心理学的联结主义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胤;数字化之道与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宫淑红;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7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晓军;校本课程价值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2 颜月莉;生物师范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田宏海;《中国濒危脊椎动物》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4 谷政;论数学形象思维及其培养[D];苏州大学;2001年
5 姚巧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仇建平;珠海初中生学习观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黎丹;主体性化学课程教学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松鹤;建构主义在生物教学应用中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晏辉;创造性教学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唐晓娟;幼儿与动画片[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平;“创新教育”解析[J];教育研究;1999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善广;努力按照教育规律办学——蒹论学校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Z1期
2 张同善;学校教育应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3 汤善让;我校恢复教育系 今年开始招生[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4 镜庭;拉丁美洲的非正规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6期
5 李清悚 ,顾呈璋;师范教育应当受到重视[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6 陈育辛;要探索培养人才的奥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7 金忠明;论德育、智育和美育的一体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8 唐龙圭 ,沙裕忠;从实用教育到职业教育——评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9 朱鹤年;学生年龄特征与教育[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10 陈日曜;“机制”专业培养目标问题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国;赵惠君;;21世纪水利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秦自强;;建教合作开发照明灯具之探讨[A];海峡两岸第五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文集[C];1998年
3 徐晗星;;中国历史上儒商精神的现代价值[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4 耿培炳;;碘缺乏地区学校教育改革刍议[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5 王国力;;建立师生间和谐同情关系[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6 张捷夫;;清代山西的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1994年
7 李光景;;教育和生产携手 知识与能力共进——屯留县东古村“整体教育”模式探索[A];科教兴村实践与探索——山西省农村教育改革百校评析[C];1997年
8 ;小学校能办大事情——临县寨上村小学科教兴村纪实[A];科教兴村实践与探索——山西省农村教育改革百校评析[C];1997年
9 朱新义;;深化教学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10 赵洁;梁果林;;开展素质教育 培养跨世纪人才[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凤 记者 朱谦;“教学开放日”家长进课堂[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夏元莉;构筑开放式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姜兴元;寒亭一中构筑立体德育网[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赵正元;京城家庭教育大变阵[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记者 刘玉;辽宁首届高职毕业生“走俏”[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严明贵;新世纪科学该做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张学广 西安邮电学院社科部副教授、哲学博士;广告文化与教育责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本报特约评论员;建立学校普及普通话的保障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关颖 高德胜 李海霞 赵忠心;是馅饼,还是陷阱?[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刘建霞(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校外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N];中国教育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2 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何齐宗;走向审美人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慧;生命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有升;被规限的“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纪明泽;学校: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家园[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朱晓宏;学校对学生道德成长影响之检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丽霞;近代体育教育中学校体操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陈辉梅;论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茅锐;我国中小学未成年学生受伤害事故与教育预防的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4 张旭;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黎静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家庭合作教育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罗少功;我国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7 张小红;宋代宗室子弟教育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8 侯峰;传播与交融[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叶元辉;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反思心理学的对立与整合[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黄祖明;素质教育的视角:校内考试改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725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725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