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家庭背景与学业成就——义务教育中的阶层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10:40

  本文关键词:家庭背景与学业成就——义务教育中的阶层差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义务教育 学业成就 家庭背景 阶层差异


【摘要】: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这一制度设置的目标之一。从制度设置层面来看,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及其经费主要由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共同负担,降低了不同阶层学龄儿童和少年在入学机会和入学意愿上的差异。在假定入学机会均等的前提下,经验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阶层差异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成就当中。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家庭文化资本有着非常强的代际继承性,它会直接影响子代学业成就的获得,而家庭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则通过影响子代对教育资源的选择而影响子代的学业成就。义务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阶层差异提醒我们对这一制度设置,及其在实施过程中遭到的现实干预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反思。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义务教育 学业成就 家庭背景 阶层差异
【分类号】:G522.3
【正文快照】: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社会的社会结构日趋开放,社会流动性随之增加,自致性因素,特别是教育对人们的社会地位获得的作用在逐步加强,加上教育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正是借助教育实现了社会地位的流动。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特别是某些类别的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方长春;风笑天;;阶层差异与教育获得——一项关于教育分流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2 王香丽;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研究——对广东省几所高校的调查[J];高教探索;2005年03期

3 谢作栩;王伟宜;;社会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研究——从科类、专业角度谈起[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4期

4 王伟宜,顾自安;各阶层子女对高校科类选择的偏好与入学机会差异——基于偏好模型的解释[J];教育与经济;2005年02期

5 杨东平;高中阶段的社会分层和教育机会获得[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6 刘精明;;高等教育扩展与入学机会差异:1978~2003[J];社会;2006年03期

7 郑若玲;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侧重分析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之互动[J];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文;;大众化背景下大学使命的重新审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钟秉林;赵应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教育公平的重要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董云川;张建新;;少数民族聚居省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探讨——云南高校实证调研报告[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1期

4 王玉云,康玉唐;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制度的负面效应及对策[J];文史博览;2005年10期

5 王向东,张卫良;研究生教育实行收费制的两难问题及其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王香丽;;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教育制度因素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2期

7 王向东,张卫良;研究生教育实行收费制的两难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05期

8 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失衡:转型期农村教育的主要危机[J];教育科学;2007年01期

9 杜永红;杜学元;;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入学机会不均等[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郑若玲;;高考的社会功能[J];现代大学教育;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秀莲;史秋衡;;研究型高校本科生学习成绩的城乡差异分析——以XX大学为个案[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李红涛;;强势与弱势分割——信息传播资源分配结构的动态观察[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张立新;王雅林;林涛;;教育与社会互动的机理释义及其调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郭宝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地方政府职能发挥[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韦小鸿;;刍议社会阶层结构合理化与构建和谐社会[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若玲;考试与社会之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胡春秀;《三联生活周刊》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陈锋;文化资本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鸿;现实社会结构观与西方社会结构理论批判[D];吉林大学;2005年

6 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D];复旦大学;2005年

7 王昊;意义的解码[D];复旦大学;2005年

8 沈金华;走向新的社会集约和博弈[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姚德利;当代中国财产权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卢斌;当代中国社会各利益群体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贵华;近代早期英国的大学教育与社会流动[D];武汉大学;2004年

2 刘海燕;社会分层视野下的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亓学太;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艳梅;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李海霞;中美两国学校选择机制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钟莉;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李朝仙;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林秀莲;我国研究型高校本科生学习过程规律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张义祯;高等教育机会阶层辈出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徐益能;区域人口、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关联模式理论及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作栩,罗奇萍;闽、湘、川3省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初步调查[J];教育与经济;2004年03期

2 马和民;当前中国城乡人口社会流动与教育之关系[J];社会学研究;1997年04期

3 严善平;大城市社会流动的实态与机制——来自天津市居民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基俊;南罗朝三国中等教育结构的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2期

2 段汝佳;损害青年前途的考试——评美国现行统一考试制度[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3 罗炳之 ,范云门 ,居思伟;师范教育的起源和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4 基俊;战后朝鲜中等教育结构的演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5 王桂;明治时期的学制改革[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6 ;国外教育发展概况[J];四川教育;1980年05期

7 ;美国中小学教育制度及教学改革情况简介[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年03期

8 卫纯;安原;;《日本教育的现代化》简介[J];人民教育;1980年10期

9 杨志行;;法国罗马尼亚的中等教育结构[J];天津教育;1980年07期

10 孙文龙;;一九八○年度日本文教预算的估算要求——总额为四万七千○六十一亿日元[J];外国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清;;学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深化师专教育改革[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2 李正云;;关于儿童社会性及社会适应性的追踪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周国韬;;一般学习能力感与学科能力感对学业成就行为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郭笙;;重视师范教育 改革师范教育——简论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5 石生;;从战略上深化师范教育改革——论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6 鲁月;;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跨世纪新人[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7 李秋菊;贾利威;;抓住教材特点 培养学生兴趣[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8 申朝鑫;;“大班级”管理的一点思考[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9 范兴忠;;家访是堵流保学的好途径[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10 解玉朋;赵凤;;抓好后进生的转化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中原;赶快让他们下岗[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陈光明;对乱收费亮红灯[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周洪宇;世界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及规律[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国务院体改办 范恒山;发展幼儿园教育事业关键在哪儿[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记者 陈强 刘玉 陈晓东;新学年保入学[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范绪锋 时晓玲;义务教育:举步跨千年[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记者 李建平;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全面修订完成[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李建平;给教学做把新尺子[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赵小雅 实习记者 熊春文;给特殊需要儿童更多关怀[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岳向荣;磕磕绊绊的世纪理想[N];中国教育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周勇;综合理科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方宁;中部地区乡镇财政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毕华林;走向生本的教科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孙艳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嵘;论中国少数民族劳动者素质技能和社会地位的提高[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魏宏聚;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政策失真现象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李达;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章艳;郑州市中小学择校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梁上启;我国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沿革、现状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覃琮;大化瑶族自治县义务教育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张军梅;汉族、回族高中生生涯发展特点及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浩;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及其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尹辉;论义务教育权的法律救济[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罗丽芳;学业成就中等生的成就目标、自我监控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翔云;中国基础教育机会平等的现状及对策[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娜;评价方式对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焦虑及学业成就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丙元;影响高中学业不良生学业成就心理因素的探索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58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758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0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