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微观视野下的中国近代乡村教育——相关人类学著作的若干启发

发布时间:2017-09-10 01:20

  本文关键词:微观视野下的中国近代乡村教育——相关人类学著作的若干启发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人类学 近代 乡村教育


【摘要】:对中国教育近代变迁的研究,在宏观和中观层面上已经有了不少的成果,但是对于近代教育到底在民众的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尤其是给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乡村民众的生活带来了什么,这些具有根本性的问题却很少有人涉足。其实自20世纪初人类学引入我国以来,不同时期出版的海内外学者的社会人类学著作或带有人类学色彩的史学著作中,都对中国近代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有过描述和分析,其中几部代表性的著作能给近代乡村教育研究带来若干启发。我们可以借鉴人类学那种"他者的眼光"来理解中国近代乡村教育的实况,并采用社区研究法来揭示乡村教育与乡村民众生活之间的关系。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社会人类学 近代 乡村教育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晚清以来,中国面对诸多来自内外部的危机和挑战,内外交困之下走上了“近代化道路”。与此相应,由于传统教育越来越应对乏力,部分上层精英人士逐步提出了各种日趋激进的改革方案。最终,清政府于1904年颁布了“癸卯学制”,1905年又宣布废除科举制度。此后,中国教育走上了以城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大鸣;;迈向21世纪的中国人类学[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志如;;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50岁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张光英;;闽东木拱廊桥建筑与传统村落环境意象研究——以闽东寿宁尤溪古村落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3 朱林;;不同类型农村家庭结构养老现状分析——以安徽省太湖县M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7期

4 赵昀峰;;浅议历史人类学与田野调查——从早期西方人类学起源谈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5 王留静;;农村地区80后青年婆媳关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以豫南某村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6 吕韶钧;;试论龙舟竞渡文化的精神内涵[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崔腾飞;;村干部行动策略的选择过程——以某地三村小额贷款的放与收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2期

8 阎光才;;教师“身份”的制度与文化根源及当下危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张利平;;月村社会变迁与传统文化保护——一个撒尼人村落的人类学考察[J];才智;2009年32期

10 郑瑞涛;;社会转型期农村的非正式公共空间:集市[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云忠;;法学实证研究的种类及其地点选择[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姚子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宗族的角色——以福建省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石慧琼;;着力解决农村工业化与环境污染的矛盾问题[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温铁军;王张庆;董筱丹;王位山;;值得反思的现代农业问题[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郭凤鸣;;怒族基础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为例[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董石桃;;村级公共事务治理的基本路径与趋向——基于L市唐家村的调查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黄海德;;中外学术界关于“中国民间信仰”概念的认知与检讨——附带论及中国社会中宗教与社会的联系与互动关系[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8 刘佳燕;邓翔宇;;权力、社会与生活空间——中国城市街道的演变和形成机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第五届求是理论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9 郑杭生;陆益龙;;把握交融趋势,推进学科发展——论当代中国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的关系[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10 张咏;高前;;灵验的遗产——宗教生态论视域下的河北深州“香门”信仰研究[A];宗教与民族(第七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4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胜男;北京城市手工业研究(1949-1966)[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陶宇;单位制变迁背景下的集体记忆与身份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7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世勇;生命历程视角下的返乡农民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产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肖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党群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田苗苗;对赣闽边农村民间借贷利率的再认识[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秦艳姣;水库移民村落的私人互助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李贤军;广西白裤瑶村落体育文化变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覃志鹏;广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马小平;人类学视野下生态移民的文化变迁[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施道清;我国农地使用制度变迁与农业绩效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林萍;南宋江西地区民间祠神信仰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卿秋艳;留守妇女与外出丈夫的互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正平;陈胜;;清末及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的困境及其调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欧阳静;;乡村教育:免费之后还需要什么?——基于江西省Y县的调查[J];调研世界;2008年02期

3 王玉国;;乡村教育的现实困境与未来之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17期

4 刘杰,范源登;乡村教育结硕果──坪地中心小学[J];特区与港澳经济;2000年06期

5 储朝晖;试探解决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问题的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01期

6 刘铁芳;;文化破碎中的乡村教育[J];青年教师;2008年09期

7 ;乡村教育家、杰出校友——温培群[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张宝珊;把爱奉献给乡村教育事业——记吉安市禾埠乡长丰小学民办教师肖贞正[J];江西教育;1989年06期

9 胡浩花;;“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乡土游戏蕴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J];山东教育;2006年Z3期

10 孙建清;周平健;;乡村教育家:在教育实践的沃土中诞生——从三位农村校长的成长经历想到的[J];中小学管理;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焕娥;;办好乡村教育 带动全村致富[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2 陈丽;;清末民初乡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及启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丰箫;;国家建设和乡村教育中的小学教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吕云飞;张光辉;苗磊;;“乡村教育”运动思潮原因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罗国辉;;都市教育与乡村教育[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6 张建仁;;论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郭卫民;;华北乡村史研讨会综述[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王惠卿;;学陶师陶 改革乡村教育[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9 田正平;;关于地方教育史志研究的一些想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王晓明;周慧梅;;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乡村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铁芳;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张莹莹 段永华;学校撤并后的求学困境[N];云南政协报;2009年

3 ;呵护正被淹没的乡村教育价值[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通讯员蔡应清 王智慧 记者刘贞兵;打造乡村教育的“乐土”[N];孝感日报;2010年

5 刘习聪;威宁自治县——数千名“特岗”教师用坚守托起乡村教育明天[N];毕节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吴利红;特岗教师 新生代挺进乡村教育[N];黑龙江日报;2010年

7 何德铭;八十年前,翁家山的乡村教育[N];杭州日报;2011年

8 织金县自强乡中心小学 王华龙;对乡村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N];毕节日报;2009年

9 郑继防;雪佛兰·红粉笔乡村教育计划——“圆梦上海”夏令营正式启动[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小静;特岗教师情注乡村教育[N];吐鲁番日报(汉);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圣育;近代乡村自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李阳;埃及近代以来教育发展与埃及现代化[D];西北大学;2002年

3 王欣瑞;现代化视野下的民国乡村建设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4 李蕾;近代以来中国武术项目管理过程及其评价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5 杨娟;苏南乡村教育研究(1905-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闫引堂;国家与教师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晓军;区域视野中的乡村、学校与社会[D];吉林大学;2009年

8 许庆如;变革与传承:近代山东乡村教育研究(1901-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红婷;无根的社区 悬置的学校[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孙风华;章太炎、连横民族文化思想之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立新;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国栋;昨天能自然到今天吗—教育引领[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芳;乡村学校的衰落与乡村教育的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许玉俊;社会科学中的语境问题[D];山西大学;2011年

5 刘静;乡村教育中的文化使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汪海霞;梁漱溟乡村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杨金红;新时期乡村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凤施;近代以来社会变迁对我国学校体育影响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磊;无锡近代工业遗产试论[D];扬州大学;2008年

10 郑艳萍;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23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823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6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