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

二十世纪上半叶苏联教学论的形成、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5-22 09:09

  本文关键词:二十世纪上半叶苏联教学论的形成、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历史发展的顺序,选取20世纪上半叶苏联教学论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成、发展的历程加以阐述,就其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存在的问题、转折点及其发展趋势予以分析。并阐述对我国影响深远的凯洛夫《教育学》被引进中国的时代背景及主要途径,探讨其在中国扎根、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力图通过梳理从中分析出其对我国教学论学科的重大意义。 全文共由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导论。从凯洛夫《教育学》当前在我国的影响,引出研究凯洛夫《教育学》产生的源头——苏联教学论,对我国教学论学科的深远影响。 第二部分:阐述苏联教学论的奠基、形成过程。这一时期苏联教学论主要是在总结当时苏联学校的教学实践,并学习和效仿欧美国家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 第三部分:论述苏联教学论的调整、发展的历程。这一时期的苏联教学论深受斯大林意识形态影响,,同时也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核心的教学论体系。主要介绍凯洛夫《教育学》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和内容体系,并对其加以客观的评述。 第四部分:阐述苏联教学论被引进我国的时代背景及主要途径:派遣代表团相互访问;聘请苏联专家担任顾问;翻译出版介绍苏联教学理论书籍和聘请苏联专家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第五部分:主要介绍苏联教学论对我国教学论学科的影响。对教学理论的影响:构建我国教学论的基本框架、奠定我国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对课堂教学实践的影响:突显课堂讲授法的优势、形成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第六部分:分析凯洛夫《教育学》在我国扎根并影响深远的缘由:受我国意识形态的影响;受我国国情的影响及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苏联教学论 凯洛夫《教育学》 中国教学论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2;G55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导论10-18
  • 一、 问题的提出10
  • 二、 研究意义10-11
  • (一) 理论意义10-11
  • (二) 现实价值11
  • 三、 研究方法11-12
  • (一) 历史文献法11
  • (二) 案例法11-12
  • 四、 核心概念界定12-14
  • (一) 教学12-13
  • (二) 教学论13-14
  • (三) 苏联教学论14
  • 五、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8
  • (一) 国内部分14-17
  • (二) 国外部分17-18
  • 第二章 苏联教学论的创立与奠基阶段(1917—1929)18-29
  • 一、 社会大背景18-19
  • (一) 政治方面18
  • (二) 经济方面18-19
  • (三) 文化方面19
  • 二、 其间苏联的教育、教学改革19-24
  • (一) 理论基础20-22
  • (二) 主要改革措施22-24
  • 三、 苏联教学论体系的初步形成24-29
  • (一) 苏联教学论的形成24-25
  • (二) 初步形成的教学论体系的特点25-29
  • 第三章 苏联教学论的调整与发展阶段(1930—1955)29-36
  • 一、 社会大背景29
  • 二、 苏联教育决策的转变29-30
  • 三、 苏联教学论的调整与发展——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学论体系30-36
  • (一) 产生30
  • (二) 理论基础30-33
  • (三) 内容体系33-35
  • (四) 评价35-36
  • 第四章 苏联教学论在我国的引进36-40
  • 一、 历史背景36
  • 二、 主要途径36-40
  • (一) 互遣代表团相互访问37
  • (二) 聘请苏联教育专家担当顾问37-38
  • (三) 翻译和出版介绍苏联教学理论书籍38
  • (四) 聘请苏联专家指导课堂教学实践38-40
  • 第五章 苏联教学论对我国的影响——以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学体系为主40-44
  • 一、 对我国教学理论的影响40-42
  • (一) 影响我国教学论基本框架的形成40-41
  • (二) 奠定我国教学论的理论基础41-42
  • 二、 对我国课堂教学的影响42-44
  • (一) 形成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42-43
  • (二) 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43-44
  • 第六章 凯洛夫《教育学》在中国扎根并影响深远的缘由44-48
  • 一、 切合我国的意识形态44-45
  • (一) 与我国高度统一的管理制度相吻合44
  • (二) 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学的意识形态相一致44-45
  • 二、 适合我国教育的需求45-46
  • 三、 契合我国的传统文化46-48
  • 总结48-49
  • 参考文献49-52
  • 后记52-53
  • 个人简历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国昌;史降云;;前苏联及俄罗斯教育史学发展历程追溯[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黄书光;;凯洛夫《教育学》在中国的理论辐射与实践影响[J];复旦教育论坛;2010年03期

3 陈桂生;重评凯洛夫《教育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1期

4 孙喜亭;中国教育学近50年来的发展概述[J];教育研究;1998年09期

5 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中)[J];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6 邹有华;教学认识论[J];课程.教材.教法;1982年01期

7 И·А·晪洛夫;吶偾

本文编号:385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385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c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