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

论学生的教育性体验—探究学生应然的教育存在方式

发布时间:2017-09-24 16:05

  本文关键词:论学生的教育性体验—探究学生应然的教育存在方式


  更多相关文章: 学生 教育性体验 教育需要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满足学生合理的“教育需要”并形成由之转化的内在体验已成人们的共识。但遗憾的是,不少人对学生体验的特殊性即教育性重视不够,以致部分研究并未表现出应有的魅力,使得一些学生体验研究的深刻性打了折扣。有鉴于此,本文聚焦于学生的“教育性”体验,以呈浅见。学生的教育性体验,是指“学生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因合理的教育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积极感受”。在本质上,它是融求真性、向善性和审美性为一体的教育情智结合体。在特点上,它至少有规范性、驱动性、存在性、归属性和非连续性五个特殊之处。在类型上,它可从内容、主体和时间三个维度划分,分别是智慧体验与感情体验、共性体验与个性体验、期望体验与回忆体验。在价值上,无论是学生发展还是学校变革,它都有目的和工具两方面作用。在机制上,它由外在的教育影响和内在的学生心理交互作用而成。通过深入分析学生教育性体验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尽管学生反教育性体验的产生有诸多原因,但要者在于师生的误解。这种误解可能来自教师对学生需要的错误看法,也可能来自学生对教育作用的不当判断。正是这些误解的存在,造成了学生需要的无法满足和教育性体验的异化。立足于学校教育,学生教育性体验的实现,需要满足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方面,在理解学生需要的前提下,教师要制订有效的教育计划和实施合理的教育行为,进而形成正面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他们自主满足需要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学生 教育性体验 教育需要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20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绪论13-25
  • 第一节 研究缘起13-14
  • 一、人本时代的教育关怀13
  • 二、有效教育供给的学生诉求13-14
  • 三、全面深刻认识学生情感的需要14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说14-15
  • 一、“体验”之义14-15
  • 二、“教育性”意味15
  • 三、“教育性体验”的界说15
  • 第三节 文献综述15-22
  • 一、教育性体验的已有研究16-19
  • 二、教育性体验的相关研究19-22
  • 三、深化教育性体验研究的空间22
  • 第四节 研究概述22-25
  • 一、研究目标22
  • 二、研究意义22-23
  • 三、研究方法23-24
  • 四、研究思路24-25
  • 第二章 教育性体验的内涵、特点与类型25-33
  • 第一节 教育性体验的内涵25-29
  • 一、学校教育情境25
  • 二、学生的教育需要25-28
  • 三、积极感受28-29
  • 第二节 教育性体验的特点29-30
  • 一、规范性29
  • 二、驱动性29
  • 三、存在性29-30
  • 四、归属性30
  • 五、非连续性30
  • 第三节 教育性体验的类型30-33
  • 一、智慧体验与感情体验30-31
  • 二、共性体验与个性体验31-32
  • 三、期望体验与回忆体验32-33
  • 第三章 教育性体验的价值33-36
  • 第一节 教育性体验之于学生33-34
  • 一、目的价值:学生良好生命质量的直接反映33
  • 二、工具价值: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中介33-34
  • 第二节 教育性体验之于学校34-36
  • 一、目的价值:教育本体功能的真正释放34-35
  • 二、工具价值: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35-36
  • 第四章 教育性体验的生成机制36-40
  • 第一节 教育性体验的生成机制概述36
  • 一、机制的含义36
  • 二、教育性体验的生成要素36
  • 第二节 教育性体验生成的内外在机制36-40
  • 一、教育作用:学生教育性体验生成的外在机制37-38
  • 二、学生活动:学生教育性体验生成的内在机制38
  • 三、学生教育性体验生成的完整机制38-40
  • 第五章 反教育性体验的表现和原因40-51
  • 第一节 反教育性体验的表现40-42
  • 一、学业方面40-41
  • 二、人格方面41-42
  • 第二节 反教育性体验产生的外部原因42-47
  • 一、误解学生需要42-44
  • 二、无效的教育计划44-45
  • 三、不合理的教育行为45-47
  • 第三节 反教育性体验产生的内部原因47-51
  • 一、学生对自身需要的误解47-49
  • 二、学生对教育作用的误解49-51
  • 第六章 教育性体验的实现条件51-63
  • 第一节 理解学生的需要51-54
  • 一、形成以倾听为主要特征的非判断性理解51-53
  • 二、形成以解读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性理解53-54
  • 三、形成以规范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性理解54
  • 第二节 制订有效的教育计划54-57
  • 一、有效教育计划制订的条件55
  • 二、有效教育计划的具体制订55-57
  • 第三节 实施合理的教育行为57-59
  • 一、合理教育行为的解释57-58
  • 二、合理教育行为的划分58
  • 三、合理教育行为的实施58-59
  • 第四节 发展学生自主满足需要的能力59-63
  • 一、营造发展学生自主性的氛围60-61
  • 二、发展学生自主性的举措61-63
  • 结语 对教育性体验的体验63-65
  • 参考文献65-70
  • 后记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汤国忠;;面对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J];华人时刊(校长);2014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艳楠;论学生的教育性体验—探究学生应然的教育存在方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12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912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7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