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稳定性
本文关键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稳定性
【摘要】: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从2004年到2008年对三个自然班幼儿(71名)群体水平的同伴关系分别在三个时间点开始从小班到大班的追踪,考察学前期幼儿同伴关系连续变量的稳定性,结果发现:(1)幼儿同伴接纳、同伴拒绝、社会偏好和社会影响的稳定性受年龄和时间间隔的影响,在中班与大班之间均存在中等相关,而社会偏好和同伴接纳在小班与中班也存在中等相关,社会偏好在小班与大班也存在中等相关;(2)幼儿社会偏好发展模式经聚类分析为4组:一般偏好稳定组、高偏好稳定组、一般到高偏好变化组和低偏好变化组,64.79%的幼儿社会偏好发展保持稳定;(3)幼儿从小班起,女孩比男孩一直更少受到同伴拒绝,更多受到同伴偏爱。总体而言,学前期幼儿同伴关系发展具有中等稳定性,中班是稳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作者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浙师大幼师幼儿园;
【关键词】: 幼儿 同伴关系 同伴提名 稳定性
【基金】:教育部重点课题(DBA080051) 浙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资助(浙教办高教[2010]183号)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1引言同伴关系是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依据交往复杂程度分为四个水平:个体特征水平、人际交互水平、双向关系水平和群体水平。群体水平的同伴关系(即儿童在群体中个体间的同伴接纳与拒绝),在同伴关系研究中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明钢,王亚鹏,王舟;5—7岁幼儿的同伴关系、社会行为与其母亲教养方式[J];心理科学;2001年05期
2 农红英;幼儿教师如何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S1期
3 邓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J];山东教育;2003年Z3期
4 朱冽烈;学习困难儿童的注意、行为及同伴关系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1999年03期
5 王春燕 ,卢乐珍;自由游戏活动中幼儿同伴交往的研究[J];教育导刊;2002年Z3期
6 国明洁;3~6岁幼儿交往策略的发展特点和培养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年03期
7 庞丽娟;同伴提名法与幼儿同伴交往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01期
8 高岩;;玩具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研究[J];消费导刊;2008年07期
9 杨海波;;同伴关系与小学生学业成绩相关研究的新视角[J];心理科学;2008年03期
10 张兰萍;周晖;;幼儿基于信息判断的选择性信任的发展——其持续性及与人际信任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晓瑞;张日f;;团体箱庭游戏改善幼儿同伴关系的有效性[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佘翠花;王美芳;王玉廷;白文;;幼儿同伴冲突问题解决策略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卢丽娜;;应用创新教育 开发幼儿智力[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4年
4 王雨晴;游旭群;王振宏;;3~5岁幼儿元认知判断能力的发展特点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杨丽珠;宋辉;;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杜晓燕;;发展幼儿记忆智力的几点做法[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4年
7 董存梅;;幼儿自我调控的中日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幼穗;周坤;;3-6岁幼儿同情心及其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邢少颖;覃晓燕;;幼儿从众行为的调查研究[A];山西省行为科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选集(1999-2003年度)[C];2003年
10 赵秀梅;;计算机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开发[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珠海市机关托儿所 陈燕英;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N];珠海特区报;2008年
2 北京师大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 杨莉;幼儿期心灵成长的要素[N];农民日报;2009年
3 三钢第二幼儿园 潘素敏;如何引导幼儿克服胆怯心理[N];三明日报;2010年
4 山东高密崇实小学幼儿园 李秀玲;浅析如何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N];学知报;2011年
5 李陆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N];济宁日报;2007年
6 袁浩龙;调节幼儿情绪要“两步走”[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7 靓亮;孩子“破坏狂”心理大揭密[N];上海科技报;2008年
8 章卉;浅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N];扬州日报;2011年
9 北京师大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 杨莉;幼儿期的诉求特点及纠偏[N];农民日报;2009年
10 洛川县幼儿园 李珊莉;浅谈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N];延安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光辉;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本土化内涵、基本特点及其与同伴背景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凌;幼儿能力自我知觉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旭;汉语幼儿心理理论与语言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胡克祖;3~6岁幼儿好奇心结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坤;幼儿反事实思维的发展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江洋;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预期性、发展性及差异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7 纪林芹;儿童攻击、相关问题行为的发展及其家庭相关因素[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国艳;中国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红芝;幼儿同伴关系干预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隋莉晖;人际认知问题解决技能训练对幼儿同伴关系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展宁宁;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和同伴关系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王娟;4-6岁幼儿自我知觉与同伴地位的相关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刘伟伟;大班被拒绝幼儿的箱庭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谭雪晴;童年中期关系攻击行为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彩霞;被忽视型与矛盾型幼儿社会技能训练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富洪;6-8岁儿童的同伴关系及社会技能训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姜忠美;不同欺负角色幼儿的情绪表现规则知识比较[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阎丽娜;6-8岁儿童二级错误信念发展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02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02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