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广东高职生挫折应对方式现状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6 19:13

  本文选题:广东 切入点:高职生 出处:《高教探索》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探讨广东高职生的挫折应对方式现状,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应对方式问卷》对广东15所高职院校的1539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广东高职生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的挫折应对方式,对调整心态等积极应对方式的使用较为频繁,而对推诿等消极应对方式的使用相对较少;(2)广东高职生挫折应对方式的使用频率在性别、年级、出生类型变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oping style of Guangdong vocational students of the status quo, the study adopted th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 1539 students from 15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Guangdong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Guangdong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end to adopt the coping style actively, use of positive coping style adjustments and more frequent use of prevarication and other negative coping style is relatively less; (2) the frequency of use of coping style of Guangdong vocational students in gender, grade,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irth type variables and so on.

【作者单位】: 肇庆学院教育学院;肇庆学院文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提高青年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研究”(项目编号DBA100196)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G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薇;英玉生;;浅谈高职生应对困境的方式及特点[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刘波;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与调适[J];北方经贸;2004年01期

3 张旭东;;大学生应付方式解析[J];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4 张迎辉;;女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引导对策[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03期

5 李伟,陶沙;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水平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3期

6 陈启山,温忠麟;高职大学毕业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2期

7 张旭东;陈少珍;李志玲;姚少贤;;大学生生命智慧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探讨[J];心理科学;2008年03期

8 梁宝勇;应对研究的成果、问题与解决办法[J];心理学报;2002年06期

9 韦有华,汤盛钦;大学生应付活动的测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7年01期

10 吕薇;英玉生;;高职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婷;;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探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胡志;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量表的编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房蕊;张勇;;青少年武术运动员赛前情绪应对方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4 孙潇镥;;大学生挫折应对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5 裴璐;;维汉两族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及对策分析[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吕薇;英玉生;;浅谈高职生应对困境的方式及特点[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杨元花;段水莲;郭子贤;;公安专业新生心理应激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8 元小佩;;高职生应对方式、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刘志强;朱玲玲;;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6期

10 梁宝勇;;《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应对分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房超;方晓义;李辉;蔺秀云;;大学生的应对类型与其学校适应的关系[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2 王丁;张芳芳;高文斌;;流动儿童自尊、应对方式与情绪的相关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张诚;;我国成年女足运动员比赛中应对方式特征与培养思路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李雪莲;陆红成;吴燕;;对激发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5 宋京晶;;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方式及心理教育效果的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高山川;;大学新生应付应激事件的影响因素[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璐斐;;大学新生应对方式的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博;多水平框架下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偏差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尹可丽;中国成人心理健康维护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胡志;我国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江琦;大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考试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史慧颖;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心理与行为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金碧华;支持的“过程”:社区矫正假释犯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9 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裕;高校教育服务公平评价及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晶;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压力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熊良斌;大学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倩;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归因风格对大专生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丽军;高职新生入学适应中多渠道支持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裴元庆;张家口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海琼;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技能考试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刘蓬;初中生睡眠质量、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现状及其相互关系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成山;青少年自尊结构与应对策略选择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隆景云;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段润芳;自信心训练对高职生社交焦虑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德强;高等职业学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2 杨素华,罗金凤,唐本钰;高职特困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及其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3 陈卫群;谢勇;;浅谈当代女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5期

4 贾晓波;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苏霞灯;;关于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1991年03期

6 陈启山,温忠麟;高职大学毕业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2期

7 骆伯巍;女性高焦虑倾向原因初探[J];心理科学;1997年04期

8 张虹,陈树林,郑全全;高中学生心理应激及其中介变量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9年06期

9 黄希庭,余华,郑涌,杨家忠,王卫红;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10 王滔,张大均,陈建文;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薇;英玉生;;浅谈高职生应对困境的方式及特点[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吕薇;英玉生;;高职生自尊与应对方式探析[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赵守盈;陈维;董艳萍;;高职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特征及关系的研究[J];职业时空;2009年10期

4 高江;;高职生应激、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年04期

5 王霞;胡晓霞;徐晶;张定华;;高职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28期

6 杨新惠;;高职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8期

7 刘雄英;;高职生应对方式、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8 谭淑新;朱桓;;高职生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与焦虑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年08期

9 王晓英;张婷婷;;高职生攻击性与自尊、应对方式关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20期

10 陈维;赵守盈;董艳萍;;高职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特征及关系的研究[J];心理研究;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欣;;工作应激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陈红;郭成;;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刘训俭;;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研究[A];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田春梅;张素珍;王素枝;;临床护士情绪障碍及应对方式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张正银;;儿科新护士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研究[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刁利华;李玉玲;尹秋;郭勇;;SARS病人心理状态与应对方式调查及心理干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周丹;;影响口腔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常见因素及应对方式[A];全国口腔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章金辉;严伟良;;老年人应对方式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A];2006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隆春玲;韩海英;熊红芳;贺美玲;;不同类型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特质焦虑及应对方式研究[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赵坚;邹玉红;;高职大专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伟;高职生在校可考高级证[N];天津日报;2005年

2 记者 汪伟 张雯婧;全国高职生展开技能大比武[N];天津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崔凌云;内蒙古:高职生为何好就业?[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刘兴红;浅谈高职生的竞争力[N];江西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李晓良;旅游企业需要什么样的高职生[N];中国旅游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胡键 实习生 麦尚文 通讯员 张少兰;莫让“专升本”成二次高考[N];南方日报;2004年

7 陆金宝;新疆高职生比本科生俏[N];工人日报;2004年

8 朱文娟 陈鹏庭;高职生比本科生“耐寒”[N];中国改革报;2008年

9 记者 贾晓燕;京外生源高职生回原籍就业[N];北京日报;2011年

10 许笔淘邋记者 骆辉;江西高职生就业市场受青睐[N];南昌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郎国华;宋代广东经济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周t ;清代广东盐业与地方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利峰;晚清粤澳闱姓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刘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刘永连;近代广东对外丝绸贸易史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方正;可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对顾客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李杨;慢性病患儿及父母应激源、应对方式以及教育干预效果评价[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陈实;清代珠江三角洲教育状况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9 王文燕;个性与情志致病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植凤英;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压力与应对:结构、特征及形成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薇;高职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董艳萍;贵州省高职学生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3 丁晶;高职生归因风格、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巧爱;高职生挫折应对特点及应对技能的训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洪华;高职生挫折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苏娟;高职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7 闫志英;高中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海荣;蒙汉初中生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9 宋淑娟;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及其训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白蕾;高职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对学习适应性的调节作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76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576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4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