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的形态真谛——解析网络的学习、知识和教学形态
本文选题:网络学习 切入点:微学习 出处:《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网络教学应该有别于课堂的教学形态。网络的教学应用在移植课堂教学形态的同时,应该存在自身的形态方式。这个形态方式就是网络的学习形态、知识形态和教学形态。其表现为微学习、微内容和微引导的形态表征,构成了网络学习的三个合成矢量要素,呈现出网络教育的学习景象。
[Abstract]:Network teaching should be different from the classroom teaching form and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network in the form of teaching classroom, should have their own form. This form is the form of network learning,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rm. Its performance for micro learning, micro content and micro morphology of the guide representation, form three the synthesis of vector elements of network learning, presents the network education learning scene.
【作者单位】: 江苏教育学院现代传媒与教育技术系;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振亭;赵江招;;微型学习:成人教育的新途径[J];成人教育;2010年07期
2 高荣国;网络教育形态的本质特征[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8期
3 黄莺;彭丽辉;杨心德;;知识分类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论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修订[J];教育评论;2008年05期
4 盛群力,褚献华;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9期
5 陈洪澜;;论知识分类的十大方式[J];科学学研究;2007年01期
6 王映学;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及其测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高荣国;网络教育形态的思维特征[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年02期
8 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艳;有中国特色的跨越之路——论新民主主义构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徐家英;知识经济与法制建设[J];北方论丛;2003年03期
3 吕小星;;浅谈在“教与学并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实践[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葛新权;知识经济初探[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5 陈谨;知识创新与建立图书馆创新体系[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年01期
6 于洋;刘丹琪;;知识经济发展及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8期
7 李永安;;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对发展经济的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4期
8 阿艳芳;教育:不是平等的[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4期
9 石庆焱;赵玉川;;高技术服务业统计体系研究[J];数据;2010年01期
10 徐崇敬,谈平,宋凤菊,施伟唯;知识经济时代农业科技期刊的定位[J];编辑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续琨;侯剑华;;知识计量学的学科定位和研究框架[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魏文娟;;浅析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赖群;;非正式学习在高职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A];2010广西图书馆学会年会暨第28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孝炯;汤书昆;刘萱;;OECD科学、技术与产业记分板的研究及其启示[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奋励;电子地图多尺度表达的研究与实践[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2 许登峰;基于社会网络的集群企业创新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司云波;面向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校企技术转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张心淼;中国人才区域流动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孙向军;知识生产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石新武;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唐华茂;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顾新;区域创新系统论[D];四川大学;2002年
10 董振华;创新劳动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燕;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天鹏;企业知识共享绩效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晓英;知识关联及其应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申昌安;运用语义网络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小丽;博弈视角下的知识联盟形成动因与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朱梅;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潘学跃;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曦;产学研合作创新项目中知识转移的博弈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李浪;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型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荣国;设计未来教育——网络教育的数字化理念[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01期
2 高荣国;网络教育形态的本质特征[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8期
3 张春莉,高民;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在中国十年的回顾与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01期
4 皮连生,蔡维静;超越布卢姆——试论“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中的学习结果测量与评价[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2期
5 郭睦庚;知识的分类及其管理[J];决策借鉴;2001年02期
6 汪明;;移动学习:成人教育的新途径[J];继续教育;2009年02期
7 孟宪范;学科制度建设研讨会综述[J];开放时代;2002年02期
8 盛群力,褚献华;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9期
9 王汉松;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评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李邑兰;;“微内容时代”对“全景世界”的建构[J];青年记者;2007年1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瑞霞;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新发展及其教学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祥雪;;网络教育在《力》中的应用[J];才智;2011年11期
2 刘彬;网络教育的学习形式[J];山西教育;2002年04期
3 王二栋;;简析网络教育的“教”与“学”[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申建军;;现代网络教育下电大学生学习动机探究[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5 ;声音[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0期
6 王理;李建宏;;网络教育的发展及应用[J];河南水利;2006年12期
7 殷世东;网络教育对教师职业的冲击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8 黄荣怀,曹原;试论当前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1期
9 陶小模;网络教育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单从凯;论网络教育中的教师群体[J];中国成人教育;200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振宇;;网络教育任重道远[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2 赵铁成;;论网络教育的属性与作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3 左红武;;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网上学习平台的功能研究[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4 万伦宇;;浅析网络教育概念及功能定义[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5 章国英;胡继岳;曹洪欣;;网络教育中的人性化教学模型研究[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章国英;胡继岳;曹洪欣;;网络教育中的人性化教学模型研究[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单从凯;;网络教育e-Educator呼之欲出[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单从凯;;论网络教育中的教师群体[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高应学;;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模式的转变[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同昌;;学习型社会与网络教育[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雁鸣;网络教育阻力何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张铁铮;奥运期间,考研学生选择网络学习人数增加[N];科技日报;2008年
3 本报特约记者 付晓悦;抗“非典”,,网络教育热[N];电脑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于志宏;听院士说网络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闫丽荣;浅谈网络教育[N];陕西日报;2003年
6 肖卓;网络教育,以更理想的轨迹前行[N];人民邮电;2004年
7 沙红 天津教科研究院;网络教育在美国[N];中国妇女报;2002年
8 闫志仁、梁本亮;网络能为教育做什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9 记者 袁潮;70城市率先进入网络教育[N];工人日报;2000年
10 ;长城网络教育工程正式入“关”[N];科技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屹;网络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家华;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胡钦太;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孟庆军;网络学习代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唐智松;网络文化中学生主体性的迷失与重塑[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祝春兰;网络学习中自我监控的结构与影响因素[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名卓;网络课程的可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品德;基于Web的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长明;基于Internet开放资源的学习支持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解冬青;网络学习的个性化评价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跃;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学习绩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建兵;网络学习评价模型及系统开发[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志坚;大学生网络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邢方;网络教育中学习范式的转型[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姚群;网络学习交互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梁蓉;基于项目的网络学习平台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宗胜旺;基于网络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10 吴倩倩;网络学习平台中学习监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23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623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