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中的微型学习设计研究
本文选题:微型学习 切入点:非正式学习 出处:《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论文关注一种新媒体环境中的新型学习形念——微型学习。论文首先阐述新媒体的概念内涵及其所引发的学习变革。本文中新媒体环境指向计算机网络及移动通讯技术所构成的数字媒体技术环境,新媒体环境激发了碎片化微内容的生产,也为各种形式的非正式学习的发生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各种非正式学习形态中,本研究聚焦微型学习的兴起。本文对微型学习“微型”的理解既包含对学习内容组块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时间长度体量的认识,也蕴含对学习品性格调特征的描述;论文中的微型学习指向微小的学习组块通过轻便的学习媒体设备被方便快捷地获取、存储、生产和流通,使学习者在轻松的心态中获得一种轻快、愉悦和满足感的学习体验。 微型学习在新媒体时代的兴起具有丰厚的文化背景。论文第二章分析了微型学习的传统文化渊源、大众文化影响以及在新媒体环境下呈现的若干微文化现象;继而探讨新媒体环境在学习语境中的映射,并从终端设备、内容资源、应用服务和技术标准等四个层面对新媒体环境的构成加以观察,并考察其支持微型学习兴起的力点所在。 论文第三章讨论微型学习的设计问题。本章首先分析微型学习设计的心理学基础,从关注微型学习中学习者的注意状态与聚焦模式出发,以连通主义认知观为基本工具解释微型学习中的学习萌发。本章还讨论了学习者体验设计的相关问题,并归纳形成微型学习设计的若干重要基点和六条核心原则。 论文第四章研究微型学习的资源建设。本章从微型学习资源的存在与供给、标注与分类、提取与定制以及聚合与混搭四个方面描述了八种可切实用于微型学习资源建设的技术方案。 论文第五章呈现本研究中的两个微型学习应用案例。其一为面向数字博物馆网站的微型学习设计,探讨了如何将微型学习理念植入扬州博物馆网站的设计之中;第二个案例系一款适于微型学习的移动应用程序开发,通过基于可用性测试的迭代设计尝试开发了一款支持文博知识微型学习的“扬州文物”移动应用程序,以此探讨微型学习在传统文化学习领域的应用与实现。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a new learning form in a new media environment, micro-learning. Firstly, the paper expounds the concept connotation of new media and the learning change it causes. In this pap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points to the computer network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 of digital media constituted by technology,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stimulates the production of fragmented micro-content and supports the occurrence of various forms of informal learning. In all kinds of informal learning pattern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rise of micro-lear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micro-learning" in this paper includes the knowledge content of learning content blocks and the length of learning time. There is also a description of the style of learning; the micro-learning in the paper points to tiny learning blocks that are easily and quickly acquired, stored, produced and distributed through portable learning media devices. Enable learners to acquire a light, pleasant and satisfying learning experience in a relaxed state of mind. The rise of micro-learning in the new media era has a rich cultural background. Chapter two analyzes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origin of micro-learning, the influence of mass culture and some micro-cultural phenomena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Then it discusses the mapping of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in the learning context, and observ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from four aspects: terminal equipment, content resources, application services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examines its strength in supporting the rise of micro-learning.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design of micro-learning. Firstly, this chapter analyzes the psychological basis of micro-learning design, starting from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tate of attention and focusing mode of micro-learning. This chapter also discusses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design of learner experience, and concludes some important basic points and six core principles of micro-learning design. Chapter four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of micro-learning resources.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existence and supply, marking and classification of micro-learning resources. Four aspects of extraction and customization and aggregation and mashup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Eight kinds of technical schemes which can be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icro learning resources are described. The fifth chapter presents two application cases of micro-learning in this study. One is the design of micro-learning for digital museum website, and discusses how to put the micro-learning concept into the design of Yangzhou Museum website. The second case is the development of a mobile application that is suitable for microlearning. Through iterative design based on usability testing, a mobile application named Yangzhou relic is developed to support micro-learning of Wenbo knowledg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micro learning in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ulture learning.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玉荣;杨成;;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探究及实施策略:Web2.0的视角[J];中小学电教;2011年Z2期
2 李毅;;新媒体环境下电视体育解说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杨宝红;;非正式学习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3期
4 赵健;;创建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态:美国非正式学习领域的发展情况与案例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07期
5 吴春江;;浅议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6 吴勇;;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周静;;新媒体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6期
8 王远远;;基于Second Life网络游戏的非正式学习的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高慧敏;杨述;;成人非正式学习、非正规学习认证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5期
10 李骏;;论我国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兴起与改进措施[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晶;;新媒体环境下编辑的文化传播特质[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2 陈汝东;;论新媒体环境下国家形象传播的宗教修辞策略[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姚梅林;;服务性学习的迁移功效探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翟雪;;试探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的态势和机遇[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翟雪;;试探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的态势和机遇[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6 曹三省;刘剑波;陈莉娟;雷秀华;;面向新媒体环境的媒体内容聚合架构研究[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07年
7 徐红;吴玉如;;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公共危机传播[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许静;辛亮;;新媒体环境下公共领域的建构——从“黑砖窑事件”谈起[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9 赖群;;非正式学习在高职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A];2010广西图书馆学会年会暨第28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新;李赫然;赵晶晶;;《天气Discovery》的设计与实践[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6第四届气象科普论坛[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雪昆 王坤宁 王玉梅 王玉娟;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引导青少年阅读良性发展?[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2 陈安娜;新媒体环境中的报纸该如何突围[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3 张琦;万达院线: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微博营销[N];中国电影报;2011年
4 衣新;鼓励“非正式学习”[N];中国邮政报;2005年
5 张爱华 王振刚;高校德育工作如何应对新媒体环境及技术的挑战[N];天津日报;2010年
6 谭天啸;新媒体环境与报业经营创新[N];亚太经济时报;2009年
7 闻国英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新媒体环境凸显期刊传播个性[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8 梁育华;“非正式”:学校管理概念的另一扇门[N];天津教育报;2007年
9 魏雅宁;健康生活类媒体路向何方[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10 王萍霞;e-Learning:非正式的更有前途[N];计算机世界;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浩;新媒体环境中的微型学习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邢蕾;成人非正式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鲍贤清;博物馆场景中的学习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丁强;科研团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5 崔铭香;青年农民工的生存境遇与学习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方明;缄默知识面面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徐瑾R
本文编号:1650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650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