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教师教育观念形成的社会学解读

发布时间:2018-05-01 22:19

  本文选题:教师教育观念 + 社会学解读 ; 参考:《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摘要】:教师教育观念作为教师个体成长的"伴生物",是教师文化的核心构成元素,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依据结构功能理论,教师身处和谐社会体系之中,其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体系结构的规约,教师教育观念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来自学校或其他专业团体的外部支持对教师教育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冲突理论则认为,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其教育观念的形成是教师进行主动社会建构的结果,教师应该担负起建构个人教育观念的主要责任。而符号互动理论则强调,个体不能无视和脱离社会结构与情境的影响,教师教育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教师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与他人互动、对话、沟通的动态发展历程。
[Abstract]:The concept of teacher education, as the "companion organism" of teacher's individual growth, is the core element of teacher culture and has stability and plasticity.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structure-function, teachers are in the harmonious social system, and their behavior is inevitably regulated by the system structure. The concept of teacher education is gradually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role-playing. External support from schools or other professional group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eachers' educational concepts. The theory of social conflict holds that as the main body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the formation of teachers' educational concept is the result of teachers' active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teachers should bear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individual educational concep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theory of symbolic interaction emphasizes that individuals can not ignore and separate from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situation. The forming process of teachers' educational concept is that teachers interact and talk with others constantly in a specific social environment. The dynamic course of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1YJA880045)
【分类号】:G45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良伟;;冲突与协调:民事抗诉中检法关系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江三良;;创业氛围:不同地区企业创生行为差异新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虞宝桃;;论大学院系领导与管理过程中的互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祁永胜;冯建强;;足球球迷骚乱的心理过程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殷琼;;试析乡村精英在群体性冲突预防中的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张淑萍;张红;易佳;;对陕西关中农村王上村草莓协会的社会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7 强晓华;查晓虎;;大学生的文化资本及其在职业获得中的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明成满;;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群体性事件进行教学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万江红;陈炉丹;;农村借贷行为未果的实证分析——基于浙江、湖北两地农户的调查[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12期

10 李广学;杨秀梅;;冲突与和谐——我国转型期体育发展的必经之路[J];安徽体育科技;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左雪松;;从阶级冲突到社会冲突观—马克思与科塞的冲突思想[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虞崇胜;郑迎春;;政通才能人和——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3 徐湘林;;政治发展、政治变迁与政策过程——寻求研究中国政治改革的中层理论[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何威;;QMC研究初探[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周敏浩;刘彦蕊;;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论范式与表现形式评述[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张友琴;;老年参与的理论与实践[A];第八届亚洲/大洋洲地区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大会“积极老龄化”中文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7 秦星野;;从宗教社会学看传销新特点[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潘成忠;史霄;;网络文化对传统社会学理论的冲击[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万江红;;农村民间借贷中的农户行为研究[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刘军民;胡永利;;论提高党防范和抵御执政风险的五大能力[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丁楠;高管团队社会网络、运作过程与绩效间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8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景旺;中美群体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兆丰;基于竞合战略的中国汽车行业供应链优化模式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姜自安;马克思主义阶级冲突理论与实践[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欢;库克的交换网络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赵泓;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崔芳;孤独症儿童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凌霞;王云兰;;从结构功能理论角度谈高等教育系统[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2 刘文祥;李长源;;和谐社会的理论借鉴:结构功能理论和冲突理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汪天德;;美国社会学研究及主要理论的发展[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4 习智勇;;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应对——基于社会冲突理论视角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年29期

5 卜长莉;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及其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李厚梅;;社会冲突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7 吴会花;;浅谈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24期

8 张亚民;;教师转变观念 学生全面发展[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04期

9 何生海;冯学红;;社会学视角下的“民族”与“民族个体”[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杨艳;陈红;刘平涯;;社会学视角下大学生“精神贫困”成因及对策研究[J];科技广场;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宋立会;;社会冲突理论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皓宗;;关于20世纪末邪教泛滥的社会学解读[A];反对邪教 保障人权——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一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3 靳雅琴;;残缺的家庭失衡的心理——论《玻璃动物园》悲剧人物的现实意义[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吴宏姣;;贵阳城市女性参政现状调查[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兵;网络时代新闻价值异化的社会学解读[N];中华新闻报;2005年

2 孟雷;“乙肝”问题的社会学解读[N];经济观察报;2003年

3 刘小渔 林晓光;从大社区到文化社区与和谐社区[N];厦门日报;2005年

4 柳雨灯;“门客文化”探源[N];南方周末;2004年

5 陕西师范大学 李健彪;“信访”研究的力作[N];人民政协报;2010年

6 黄晗曲;网络让教育出逃?[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陈应秋;非典流行与危机管理[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8 邹平;寿险公司亟待构建应急处理机制[N];中国保险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阮忠 俞杰;共建邻里和睦 构建和谐社区[N];三明日报;2009年

10 冯必扬(中共江苏省委党校);不妨以“正面思维”对待群体性事件[N];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创新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新颖;“科学话语”主导下的“另类医学”[D];兰州大学;2008年

2 袁帮福;转型期河口古镇保护的冲突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张鑫;基于系统结构分析的政府成本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全森;基层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转变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6 孙茂月;陈光标—一个中国民营企业家慈善样本的社会学解读[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7 窦国强;我国罢工立法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张玉洁;“村民自治”背景下新疆村民对村干部满意度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9 许妍洁;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冲突治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邵远红;新时期我国社会仇富现象的社会学解读[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31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831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f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