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情境中的主体间性再论
本文选题:班级授课制 + 凯洛夫模式 ; 参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摘要】:中国当代基础教育的课堂情境纠结了晚清以来的多种矛盾与背景,呈现出主体间性的多种构建因素、范式与过程的纽结,并且和素质与应试教育之争、城市与农村现状、中考与高考制度的改革密切联系。文章认为将生命体验引入课堂,是基础教育课堂变革与建设完整的主体间性的重要突破口。
[Abstract]:The classroom situa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basic education has tangled up many contradictions and backgrounds since the late Qing Dynasty, showing a variety of construction factors of intersubjectivity, a knot of paradigm and process, and a struggle between quality and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ity and countryside.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form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The article holds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life experience into classroom 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classroo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lete intersubjectivity.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际主流教育科学之哲学反思——兼论中国特色教育学独立自主性》(11YJC880005)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凌济政;王文超;;构建主体间性下的课堂文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张文军;后现代课程观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4期
3 冯建军;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4 康伟;;主体间性视野下的课堂教学[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陈锋;;课堂情境中的主体间性初论[J];教育评论;2008年04期
6 刘涛;;论主体间性理论与课堂教学[J];理论导刊;2008年11期
7 陈锋;;东西之间:中国基础教育变革走向之探析[J];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红兵;;浅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安全问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周文杰;周红路;;后现代主义的生态审美教育交往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郭玉英;;新时期中小学党支部书记培训工作的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黄婷;;从独白到对话: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应然选择[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郝文武;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杨亚敏;中美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体制的比较与借鉴[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7 陈菲;;分层教学中的分层评价[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8 尹红召;;小学语文课堂的交往有效性教学策略[J];才智;2009年05期
9 王茜;;小学三年级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J];才智;2009年22期
10 钟诗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放性途径探析——高师院校改革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思考之八[J];才智;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小栋;孙河川;;发展性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2 揭章武;;基于公平教育视角解读“培优辅差”的教学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C];2012年
3 徐玲;白文飞;;流动儿童社会排斥的制度性因素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李毅萍;;小学科技教育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与研究[A];探索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十九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薛原;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耀明;论教学的差异性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伟;科技文化影响下的我国学校德育变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明宏;教育管理的人性逻辑[D];西南大学;2011年
9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玲;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嬗变与评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聂明芳;高中生自主学习的学校管理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4 刘娟;初中课程生活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鱼锋;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倪琳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刘庆敖;对话性高中历史课堂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戴轶;以“尊重”为价值取向的课堂文化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储昭贤;中学历史探究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林松锦;中学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锡良;制约“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因素分析——兼论教育复杂性对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2 熊川武;论后现代主义观照的教育主体现代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4期
3 岳伟,王坤庆;主体间性:当代主体教育的价值追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冯建军;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5 冯向东;从“主体间性”看教学活动的要素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6 曾新;论主体性教育中的主体间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7 张晓华;关于西部农村课堂文化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22期
8 郝文武;教育:主体间的指导学习——学习化社会的教育本质新概念[J];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9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对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10 冯建军;以主体间性重构教育过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水晶;;对课堂教学小班化的点滴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9期
2 邹艳辉;;论个性化教育[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年01期
3 张e,
本文编号:18380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838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