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从智力结构理论看个体创造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8-05-06 05:42

  本文选题:吉尔福特 + 智力结构理论 ; 参考:《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09期


【摘要】: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强调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的核心作用,对转变长期以来以辐合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教育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发散思维作为创造力的核心内容极易受环境、教育因素的影响,它和辐合思维是创造力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Abstract]:Gilford's "Three-Dimensional Intelligence structure Theory" emphasizes the central role of divergent thinking in creative thinking, which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which has been center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nvergent thinking ability for a long time. As the core content of creativity, divergent thinking is easily affected by environment, and educational factors, it and convergence thinking are two indispensable aspects of creativity.
【作者单位】: 洛阳师范学院;
【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分类号】:G4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吉尔福特关于创造性才能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2 林崇德;关于创造性学习的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胡米宁;曾正军;;高校学生创造教育现状分析与实践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2期

4 许红;;中医研究生生理学理论教学改革探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5 赵明;;挖掘专业课的哲学思想 发挥创造和德育功能[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朱军,符涛;大力实施创造教育 培养高校“三创”人才——兼论我校实施“三创”教育的途径[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宋明江;论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在创新教育中的优势[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王暄;;基于创造性思维的平面设计创意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9 李亮;邱崇光;胡丽萍;;“学习内存”:一个不恰当的比喻[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02期

10 聂振缨;论创造型教师[J];丹东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胡静;;STS视阈下的创新教育——中小学创新教育实践过程浅探[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2 张岳梅;;徐汇区青少年科学研究院活动模式的研究[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3 钱贵晴;;家庭科技教育对创新人才能力培养的研究[A];中国创造学会第十一届国际研讨会暨三届五次理事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亚南;加工速度、工作记忆与思维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静;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牛慧娟;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邱正伦;艺术创造力的主体性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淑兰;创造性个性特征的公众观的调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晏辉;创造性教学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郭潇;体育创新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4 陈丽君;小学三、五年级儿童问题发现特点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黄晓霞;素质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师素质培养[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杨蕾;基于资源的主题学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积建;探究式教学对于促进初中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黎春秀;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彭云飞;数学化与研究生创造力开发[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孙美霞;高中生创新性数学学习状况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继扬;创造力刍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2 小为;;你的创造力强吗?[J];同学;2003年07期

3 木春;智力与创造力[J];宁夏教育;1986年06期

4 邱永渠;美国创造性教育的历史考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5 刘志安,翟丽萍,郭文英;创造力及创造力测验[J];山东教育;1999年07期

6 信明堂;什么样的人具有创造力?[J];继续教育;1988年05期

7 罗黎明,胡小波;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及对教育的反思[J];嘉兴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俞啸云;;创造力的定义、结构和层次[J];当代青年研究;1988年08期

9 徐大真;试论创造力及创造力的培养[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10 邵广军;学生的创造力及其培养方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库伯·奈瑟林;;创造教育—为了南非更美好的未来[A];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钱美华;申继亮;王立娜;;青少年创造性人格的结构和量表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陈家吉;;实践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4 张国锋;;《中学生创造力评价量表》的初步研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赵维燕;张景焕;;大学生专业知识,思维风格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付秀君;张景焕;刘桂荣;;班级创新气氛对创造动机与创造力关系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郑雪梅;张景焕;;父母教养方式对创造力的影响:自我概念的中介效应检验[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忠英;;创新教育与班主任工作案例——难得糊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9 王洪礼;周玉林;;城乡高中生认知方式与创造力关系的比较研究[A];第二届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10 罗晓路;;大学生创造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大学生 时睦华;不要高分,要创造力[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创造力,如何由可能变为现实[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佳木斯大学理学院教授 陈智;谁说创造力教不出来[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乐平市第五中学 汪长根;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N];学知报;2010年

5 陈宝泉;提高孩子创造力需全社会之力[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记者 张学珍;重视孩子创造力渐成共识[N];中国妇女报;2001年

7 杜荣霞 孙玉怀;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N];河北日报;2001年

8 朱如葆;创造力来自教师的引导[N];中国教师报;2004年

9 吴琼;如何培养孩子创造力有关专家提出六种教学方法[N];吉林日报;2000年

10 冯冬红 李济英;会提问,最具创造力的品质[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仲建维;沉重的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琴;论创造力的可教育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列富;创造力及学生创造力培养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董烈霞;创造性人格及其教育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国庆;审美活动与创造力的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师玮玮;动机激发类型、动机调节方式与创造力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兰岚;大学生幽默特质与创造力特质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7 付全新;论影响学生创造力的核心要素及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齐淑娟;教师创造力内隐观的调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卢良月;改进知识教育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杨通宇;贵州省高校学生人格因素与创新精神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51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851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4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