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楚江亭,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发布时间:2016-11-25 10:21

  本文关键词:科学内涵的解读与科学教育创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北师大名师 >

楚江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部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战略与学校规划、课程开发与教师教育、社会及个体认知、科学知识与课程、校长及教师培训、教育社会学。主要讲授课程:学校发展战略研究、教育管理学、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学等。兼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部有关项目中方特聘专家、中英甘肃基础教育发展项目中方特聘专家、国家教育部教育培训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华女子学院客座教授、教师教育研究兼职编辑、中国教育科研网特聘专家。

 

代表性著作:
1、合著:2000——2002年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合译:[英]迈克尔•杨著:未来的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合著:中国教育蓝皮书(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专著:真理的终结——科学课程的社会学释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合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校长读本),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6、专著:教育人本论,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代表性论文:
1、风险社会视野中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省思,人文杂志,2011年第1期;
2、科学内涵的解读与科学教育创新,教育研究,2011年第3期;
3、“十二•五”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新思路,人民教育2009年第24期;
4、风险社会与教师自我认同危机,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
5、论特色学校创建中的公共关系管理,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6、中小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第8期;
7、公众有效参与规划纲要制定还需制度保障,当代教育论坛,2009年第9期;
8、学校发展规划:内涵、特征及模式转变,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9、特色学校创建:概念辨析及模式重构,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8期;
10、意义在阐释中生成——社会学视野中的科学知识性质研究及启示,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11、高校战略定位:误区及纠正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12、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江西教育,2008年第10期;
13、故事、理性、成长——关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种叙事研究,福建教师,2008年第4期;
14、学校管理标准:构建及思考,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第11期;
15、“文化自觉”与教师教育研究的价值选择,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
16、科学知识的社会生成——当代国际学术界科学知识性质研究的新进展及启示,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7、价值重构:语言编码视野下的地方课程开发,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8期;
18、中小学发展规划模式转换,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第9期;
19、“文化殖民”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选择,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8期;
20、科学知识观与教师创新能力养成——社会建构论视野中的科学知识性质解析,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
21、科学课程的认识内涵及实践论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22、关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有关问题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5期;
23、和谐社会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思考,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24、自由的论坛、学术的摇篮,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3期;
25、走向理解与宽容,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
26、后殖民主义研究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选择,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27、论高职院校的战略管理及特色形成,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5期
28、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与作用,人民教育,2005年第10期
29、“个性化”教育就是要人人不同吗?,教育参考,2005年第8期
30、论科学课程的社会建构观,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
31、试论科学课程的社会建构及其教育意义,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5期
32、吸引和使用海外留学人员有关政策问题的思考,人口学刊,2004年第2期
33、关于建立我国职教发展指标体系的构想,教育与职业,2004年第3期
34、科学知识观与职业教育改革,教育与职业,2004年第21期
35、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初探,江苏高教,2003年第1期
36、课程:文化的价值选择,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5期
37、构建我国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第2期
38、关于建立我国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4期
39、论自然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及其教育意义,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7期
40、关于建立我国教育标准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0期
41、OECD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6期
42、日韩两国中小学性教育比较,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11期
43、试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三大主要类型,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4期
44、应尽快建立我国教育发展指标,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2年第2期
45、2000——2002年中国高等学校财经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青年研究,2001年第9期
46、2000——2002年中国高等学校政法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青年研究,2001年第10期
47、论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尊重个性,天中学刊,2000年第1期
48、论现代德育的物质基础与科技基础,江苏高教,2000年第1期
49、对马克思综合技术教育原理的再认识,洛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
40、二战后美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天中学刊,1999年第4期。
51、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与统一,教育探索,1998年第4期。52、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甘肃教育,1998年第7、8期合刊。
53、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互动、参与、校本式中解读校长培训,中国教育报,2004年2月24日。


  本文关键词:科学内涵的解读与科学教育创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1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91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f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