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制度的缺席:脱离制度指引的道德教育的表现及批判

发布时间:2018-05-26 08:43

  本文选题:道德教育 + 制度 ; 参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31期


【摘要】:在道德教育中,制度是引导与规范道德以及道德教育活动的行动准则与规则系统,是实现道德自由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障。脱离制度指引的道德教育,易导致道德主体性的迷失,弱化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引发个体的种种非道德行径,危害道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延缓和阻滞人类向道德自由挺进的步伐。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警惕和热切关注。
[Abstract]:In moral education, the system is the guideline and rule system to guide and standardize moral and moral education activities. It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necessary guarante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moral freedom. Moral education from the guidance of the system leads to the loss of moral subjectivity, the weakening of the mainstream sense form of the society, and the unethical actions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harm of the individual.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ral education has postponed and retarding the pace of human advancement to moral freedom.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moral education must be underestimated, and the high vigilance and attention of educators must be aroused.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基金课题《制度框架下的道德教育研究》(课题编号:CEA0901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郑永廷;马建国;;论道德资源的缺失与发展[J];学术研究;2007年06期

2 杜时忠;;制度德性与制度德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01期

3 冯永刚;;多元文化背景下促进道德教育发展的制度安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艳红;;论行政垄断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杨卫军,韦苇;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周加来;朱芬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与市场行为的博弈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李斌;;从资源控制到资源回馈——基层政权的乡村资源管理模式之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王达敏;史学新思潮与文学新形象──论90年代小说中的社会土匪形象[J];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7 查华超;;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演化路径选择[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熊春林;黄正泉;熊亮;;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9 姜焕勇;何临春;;农村基层干部道德考核体系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10 王鹤;宋炜;;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基层灌溉管理单位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宋妍;晏鹰;;社区共享资源自发供给的异质性效应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张震;;民有金融、民间财团和社区银行——基于浙江温州、台州案例的比较制度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4 钱忠好;冀县卿;刘芳;;外部利润、同意一致性与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创新——昆山富民合作社制度创新的理论解析[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5 朱宪辰;章平;;业主自治的可能性:基于复制动态的合作均衡条件[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何嗣江;陈晔;;个人理性、集体理性冲突与协调:以金融衍生工具演进为例[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周彩霞;;共有信念缺失与法律成本的优化配置——基于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行为的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龚向虎;朱宪辰;;编码系统、互动场景与局部知识演化[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9 吴晓路;史晋川;;非正式的第三方产品责任治理机制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晏鹰;朱宪辰;;理解诺斯制度分析理论的变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赵宏霞;B2C环境下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5 徐连章;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李大良;资源与环境约束下我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钟琪;危机应对体系评估与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正刚;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单海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琼;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魏伟;转型期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黄明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资本培育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周强智;校园暴力视野下的校园警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超良;;制度:德育的价值关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戚万学;关于建构中国现代道德教育理论的几点设想[J];教育研究;1997年12期

3 德怀特·艾伦,任中棠,卢瑞玲 ,刘悍 ,李林;高等教育的新基石[J];求是学刊;2005年03期

4 杜时忠;;制度德性与制度德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艳;;论道德教育的本质规定[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08期

2 邓玉函;;论卢梭教育思想中的道德自由原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34期

3 郑富兴;;汶川大地震的道德诠释及其教育意义[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03期

4 石中英;给定身份还是培育尊严?[J];江西教育科研;1996年05期

5 陈尚钦;从认知到行动——读袁振国《当代教育学》道德之篇章有感[J];江西教育;2005年18期

6 徐孝先;;道德教育的审美渗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7 白荣欣,,刘保宏;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历史考察及关系探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02期

8 仇龙河;道德教育要弘扬传统美德体现时代精神[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9 李太平;可持续发展与道德教育[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10 杨玉宝;论传统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荣;;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刘荣才;;儿童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余玉花;;论道德教育的现代困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齐学红;;道德教育的文化人类学视野[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蕊;;诺丁斯关怀理论及其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7 张华;;学校道德教育如何摆脱困境[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8 余志祥;;孔子、柏拉图道德教育思想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吴元训;;德谟克利特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韩伟;常家树;;校园德育人性化教育的和谐需求[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树彬;在对话与沟通中成长[N];文汇报;2004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李满意;在审美中进行道德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蒋建华;道德教育需要精耕细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解艳华;朱小蔓:至情至性投入情感道德教育[N];人民政协报;2008年

5 唐棠;利用网络开展道德教育[N];广西日报;2004年

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杨眉;论道德的心理保健功能[N];中国教师报;2007年

7 记者  毛新;教育青少年学会做人[N];黄石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杨桂青;道德教育“变脸”[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张宏玉邋记者 初霞;以传统文化塑造师生品德[N];哈尔滨日报;2007年

10 ;开展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N];人民公安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陈瑞生;学校精神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崔欣

本文编号:1936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936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c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