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怨恨的滋生、危害及其教育干预策略
本文选题:留守儿童 + 怨恨 ; 参考:《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摘要】:怨恨是留守儿童极易滋生的消极情感。留守儿童的生存境遇与心理特性是引发怨恨滋生的内外因素。而留守儿童一旦滋生了怨恨,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对身心产生毒害、阻碍自身的社会化、导致道德人格扭曲以及引发攻击性行为。怨恨所引发的负面效果要求对其进行教育干预。其策略有预防和疏导两个方面。预防主要以发展留守儿童的心理素养为根本,疏导则是由教师引导留守儿童理性地宣泄怨恨。
[Abstract]:Resentment is the negative emotion that children left behind are easy to breed. The survival circumstances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r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that lead to resentment. Once left behind children breed resentment, it will bring serious consequences: toxic to body and mind, hindering their socialization, leading to distortion of moral personality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resentment require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Its strategy has two aspects: prevention and persuasion. Prevention is mainly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literacy of left-behind children, while guidance is directed by teachers to rationally vent resentment.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5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岗英;董倩;;我国管理心理学发展现状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2期
2 王德庆;海明威小说悲剧艺术初探[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1年05期
3 李俊峰;宋广文;;试论心理学研究的人文关怀取向[J];心理研究;2008年02期
4 孟娟;;波兰尼的知识理论及其心理学意义[J];心理研究;2008年06期
5 刘玲;王欣;;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整体护理中的运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22期
6 马德普;;价值问题的复杂性与“普世价值”概念的误导性[J];政治学研究;2009年01期
7 张海波;童星;;公共危机治理与问责制[J];政治学研究;2010年02期
8 张定红;;浅谈信息类型与传播效果[J];新闻世界;2010年07期
9 李文竹;;道德与法的博弈——论人肉搜索第一案中的隐私权保护[J];新闻世界;2010年08期
10 彭雷生;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与调适[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渐;谭曦;吴朝阳;张杰;张靖;孔军辉;;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于凤花;李明;;人本主义关于孤独感的理论探讨[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吴克明;;网络文化的政治哲学审视[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4 贾艳飞;孔令龙;;城市社区生活廊道构建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妍;;基于农民行为心理的村庄规划设计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朱军;;国家繁荣的标志:多元化下的价值统一——转型时期政府塑造社会认同感的职能研究[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7 欧阳国华;;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快感人假设论纲[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8 郑国铎;;对马斯洛学生主体性思想及其活动论的评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陈坚;连榕;;心理健康标准三维层次模型探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吕海霞;人性化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体现[D];河北大学;2009年
3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琴;基于消费心理诉求的品牌服装“女性化”倾向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文斌;体验性儿童玩具设计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晓玲;中西“离家”童话的一项认知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付晖;保健型园林营造探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吴春茜;人性的守候[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琳;浙江农户森林保险需求意愿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0 杜娟;论公务员的自我实现[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烨;;我国农村1000万留守儿童状况堪忧[J];社会工作;2005年02期
2 罗宗祺;;愿关爱留在每个孩子身边——来自江西省全南县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J];理论导报;2005年05期
3 黄晓慧;;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0期
4 宋振远;陈晔华;熊润频;;让“留守儿童”走出“三缺”困境[J];农家之友;2007年07期
5 欧阳超英;;宿迁市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12期
6 吕守东;;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12期
7 韦绍健;黎容;;多给“留守儿童”一些关爱[J];中小学校长;2007年05期
8 郑银杏;;“留守儿童”心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华章.教学探索;2008年02期
9 钟招英;黄益秀;;为留守儿童打造和谐家园[J];学前教育;2008年Z1期
10 文先松;;附: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J];教育艺术;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那个没有人管的夏天”——贵州B镇留守儿童暑期生活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胡晓旭;;浅谈图书馆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问题中的积极作用[A];现代图书馆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岑怡;;隔代监护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问题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曹娟;;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基本生存状况调查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状调查[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6 陈明;;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 构筑预防留守儿童犯罪屏障--石泉县全面构建预防留守儿童犯罪长效工作机制的调研报告[A];建国60年陕西教育30年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C];2010年
7 戴洪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广西自治区龙州县调研报告[A];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8 鲍敏青;;关爱农村中的孤岛——留守儿童——赤兴中心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报告[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9 刘书越;;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科学素质调查研究[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10 张晓亮;潘昌荣;;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路子[A];“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理论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毓玲;谁来托起他们的“明天”[N];德州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周静邋实习生 季节;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阳光雨露[N];贵州日报;2008年
3 记者 娄辰;贵州4教师“一米阳光”托管留守儿童[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陈波;水尾镇着力关爱留守儿童[N];泸州日报;2008年
5 记者 孙明君;留守儿童心理拓展训练营在我市启动[N];佳木斯日报;2008年
6 程浩 许庆勇 本报记者 洪敬谱;老师“妈妈”为留守儿童送亲情[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7 林金炎;关注留守儿童[N];潮州日报;2008年
8 通讯员 董盛先 黄欢 毕朝晖;英山县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在全国研讨会上交流[N];黄冈日报;2008年
9 符成生 李莉 梁剑锋;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N];宜春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吴贻伙;安徽400万留守儿童存在“五缺”[N];检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赵苗苗;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刘德林;学生怨恨及其教育干预[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甄志平;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8 叶小红;幼儿自控能力发展与培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赵娟;初中代数学习困难生认知特征及干预措施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迎春;中学生道路交通事故危险因素及干预效果评价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永春;商丘市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问题的调查报告[D];兰州大学;2010年
2 王淑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依恋应对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3 杨帆;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潘瑜;贵州省凯里市湾水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D];贵州大学;2010年
5 宋晨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郭津;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赵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翟继辉;黑龙江省边境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实证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9 黄新;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调查与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权利保护初探[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91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99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