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教育心理学:历史、分歧与超越

发布时间:2018-10-19 12:08
【摘要】:桑代克在尝试教育心理学科学化的同时,背离了詹姆斯、杜威等教育心理学的祖父辈人物与教育亲和的思想传统,从对学校教育问题有真实兴趣转向了蔑视学校教育实践,造成了心理学家对教育的一种傲慢态度。同时,也在教育心理学内部形成了两种对抗的观点:一是视教育心理学为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应用领域,是实验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二是视教育心理学为教育情境中人类行为的科学研究,是一门独立的应用性学科。教育心理学领域中这两种观点的分歧,究其本质,是两种科学观的对立,反映了心理学中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文化的对立。新近在心理学、教育学中兴起的循证实践,在方法论层面为超越两种教育心理学的分歧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途径。
[Abstract]:While trying to make educational psychology scientific, Thorndike deviated from the tradition of the affinity between the grandparents of James and Dewey, and changed from a real interest in school education to contempt of school practice. This creates an arrogant attitude towards education by psychologist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two kinds of antagonistic viewpoints formed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one is to regar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s an applied field of gener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the extension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Seco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s regarded a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f human behavior in educational context, which is an independent applied subjec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view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s essentially the opposition of the two views of science, which reflects the antagonism between scientism and humanism in psychology. The recent evidence-based practice in psychology and pedagogy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transcend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t the methodological level.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启福;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高伟;一个“劳而无功”的虚假性命题——评“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之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3 曹永国;;走向衰落的现代大学讲堂[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2期

4 李长伟;再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本然统一[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5 罗红;个人实践理论与叙事研究:解释学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化发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王时中;论现代解释学的范式转换及其存在论走向[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邓友超;论当代解释学观照下教育情境的特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李铁秀;在语言与文学之间——对大学文学教育的“语言论转向”反思[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9 范志同;加达默尔对启蒙的批判和重建[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10 董学文,金永兵;论文学理论学科的定位[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方建锋;论现代教育中的实质非理性现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唐荣德;学生学习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肖爱民;综合的时代[D];吉林大学;2005年

9 李兵;论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的哲学主题[D];吉林大学;2005年

10 许丽萍;吉登斯生活政治范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云飞;“解释学境遇”的本体论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陈新坤;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文化特质[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林栋梁;哲学诠释学的方法论意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娟;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中科学精神缺失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文晶;“生活世界”的形上之思[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官国成;论科学与人文的分流与融通[D];福州大学;2005年

7 廖秋林;后现代主义符号学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8 崔玉;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文化精神之重建[D];吉林大学;2005年

9 赵海燕;马克思的实践自由观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行靳;技术负面效应及其消解[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雷;黄博华;;教育心理学家阮镜清[J];大众心理学;2007年04期

2 高晓清;;一部充满“为人”情怀的课程研究力作[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3 张国辉;罗永忠;;怀远二中初中生在学习中的归因问题的研究[J];大家;2011年17期

4 赵金祁;;科学救国与科教兴国[J];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07期

5 王水珍;;论学业求助及其培养[J];中学教育;2002年08期

6 ;德教育专家建议:儿童最好10岁以后再开始看电视[J];基础教育;2007年11期

7 曾繁仁;美育的现代意义[J];中国大学教学;1999年05期

8 刘兵;从两种文化问题谈起[J];中小学管理;1998年06期

9 陈丽慧;王雅静;;西方古今教学理论纵横[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8期

10 张建云;潘华英;;发现式教学和接受式教学浅析[J];学理论;2011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施克灿;;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考证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邓素文;;从提问方式看近现代课程知识价值观的变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于海波;;“合法化”时期科学课程思想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张淑岐;;推拿调理学生的不良学业情绪[A];中国传统医学手法研究会第十六届、中港第五届骨伤手法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春娜 (作者系江西民政学校教师);构建和谐校园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N];光华时报;2007年

2 吴炫;人文教育:正视被遮蔽的中国式人文理念[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李伟;把脉“教师抄袭”现象[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韩军;语文教育答问录[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5 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熊和平;课程:从“圈养”、“游牧”到“传记”[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孙晶晶;教育评价要彰显人的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皮连生;教育目标分类学是教学的金钥匙[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莲都囿山小学校长 何竹生;反思与交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N];丽水日报;2008年

9 白河二中 卫志强;健康的心态是通向成功的桥梁[N];安康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茂 编译;创造力培养:不要对结果过度关注[N];中国教师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洪兰;科学主义与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刘冬岩;实践智慧:一种可能的教学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潘建红;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重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薛忠祥;当代中国教育的应有价值取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徐征;在摇摆中寻求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龚孝华;走向具体个人:教育评价的生存论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罗建河;论教育管理理论的知识论基础[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U,

本文编号:2281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281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0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