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的性别角色和社会适应的关系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der role types and social adaptation of freshmen. Methods 450 freshmen from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and Shandong Institute of Finance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Results the scores of male positive scale and female positive scale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score of social adaptation and the scores of each dimension (p0.05 or p0.01). The social adaptation of the bisexual individuals is the best, and that of the undifferentiated individuals is the worst. Conclusion the positive masculinity of the freshmen and the positive feminiz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ocial adaptation, and the social adaptability of the bisexual individuals is the best.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余小芳,邓小农,王立皓;性别角色与焦虑及抑郁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1期
2 钱铭怡,张光健,罗珊红,张莘;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卢谢峰;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梅晓菁;高中生性别角色双性化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竞艳;;国内关于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进展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卢勤,苏彦捷;性别角色与基本人格维度的相关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3 闫占闻;刘晓明;;黑龙江省大学生适应性现状的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2期
4 陈琼;;女性性别角色的双性化及其对家庭关系的影响[J];创新;2009年05期
5 陈支那;;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其学校适应[J];滁州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缪周芬;;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双性化人格[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4期
7 盖笑松;王晓宁;张婵;;走向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刘凌云;郭龙珠;;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与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杨玲,王雄雄;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5期
10 赵婧婧;;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房超;方晓义;李辉;蔺秀云;;大学生的应对类型与其学校适应的关系[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2 张智勇;;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研究[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王俊红;张爱卿;;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归因特点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六珍;企业女性经理人性别角色认同和领导效能感之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5 陈福侠;问题学生污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田力;基于领导—成员交换的女性管理者职涯阻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薛娟;我国聋人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2 肖媛媛;大学生就业心理应激、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动态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刘红;中学生性别角色观的分析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慧敏;广东省劳教干警人格结构调查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余小芳;性别角色的鉴定及其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庆海涛;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焦虑水平和性别角色观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梁凤华;高中生关系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张燕翎;中职护生性别角色、成就目标与学业成绩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闻明晶;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拴云;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学习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锦华;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卢勤,苏彦捷;性别角色与基本人格维度的相关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3 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甘琳琳;佐斌;;西方男性性别角色冲突研究进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刘宏毅;新生适应状况倾向性研究[J];重庆商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6 邹萍,王明德,马冲,王国辉;女大学生性度取向再探[J];大连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7 邹萍;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8 陈建文,王滔;关于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结构与功能[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9 杨玲,王雄雄;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5期
10 冷东;理想完美人格的追求——教育学、心理学中的“双性同体”[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莉;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殷明;社会发展影响中学生双性化性度取向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3 余小芳;性别角色的鉴定及其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庆海涛;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焦虑水平和性别角色观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士锋;李焕成;;大学新生活 让我欢喜让我忧[J];现代健康人;2001年09期
2 李淑慧;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与调适[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黄邵英;戴红稳;;大学新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J];学习月刊;2007年14期
4 周红莉;李全彩;;关于大学新生焦虑心理调查[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7年11期
5 庄和美;试论大学新生心理障碍的控制和克服[J];零陵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6 唐柏林;大学新生的挫折心理探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7 赵生雷,王晓惠;大学新生失落心理与调适[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年02期
8 古南永;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教育[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年04期
9 杨欢欢;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状况及德育导向[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5期
10 王昊;论农村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J];求索;200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海雁;;雁北师院大学新生SCL-90量表测查结果的比较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2 赵会春;;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相应教育策略[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李晓波;詹丽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李悦;柯本忠;;大学新生的挫折心理分析和应对策略[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张继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经验刍议[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6 张柏华;;大学新生中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和心理状况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7 徐银儿;陈毓麒;;140例大学新生症状自评量表调查结果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郭志平;潘燕;李正中;;大学新生锻炼行为《阶段变化问卷》的检验及应用[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张彩云;张燕明;何镜炜;;香港浸会大学新生中新移民对心理素质、生活技巧及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估[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10 田晓红;;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傅北水;大学新生如何度过心理失衡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2 记者 王晖;16.2%的大学新生有“心病”[N];河南日报;2006年
3 中国矿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项丽娜;大学新生如何适应新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记者 吴巧君;新学期用心准备[N];天津日报;2004年
5 张学英 本报记者 周芝敏;一切从“心”开始[N];黑河日报;2010年
6 周胜华;大学新生当防适应性障碍[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7 通讯员 曾理邋记者 张国圣;新生要“调心”“老生”要“收心”[N];光明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赵永宏;大学生成长第一课该上什么?[N];大同日报;2006年
9 记者 杨翠敏 通讯员 刘岩;顺义近八百困难大学新生获救助[N];北京社区报;2009年
10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医生 武雅学;大一新生易患三种心病[N];健康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周婧;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华;当代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佘丹丹;大学新生适应性调查及适应不良群体的干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何爽;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与家庭亲密度、学校适应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时艳阳;社交自我效能感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宇;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与学校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司秀玲;大学新生的角色适应与心理健康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黄岩弟;大学新生依恋、情绪智力及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晓科;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魏艳哲;北京中医药大学新生适应性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李树军;市属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50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350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