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不确切的
[Abstract]:When it comes to "education returns to the world of life", people will first ask: "Why does education have to return to the world of life?" When we figure this out, we go on to ask, "what kind of world does education have to return to?" If the first two questions are clear, then we will ask, "how is education going to return to the world of life?"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position of "education returning to the world of life", which is not scientific. For such an imprecise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光燕;;“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理性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刘晓伟;;消解与建构——对“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论争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家起;体育教学的生命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洁;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现状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铁芳;教育如何走向哲学[J];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2 王敏;我国当代教学观的反思与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5期
3 郭晓明,蒋红斌;论知识在教材中的存在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4期
4 王德如;试论课程文化自觉与创新[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11期
5 裴娣娜;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的新视域[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1期
6 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1期
7 辛继湘;课程评价改革的当代知识论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6期
8 刘晓伟;;消解与建构——对“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论争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2期
9 梁亚娟;;回归生活世界——从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谈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杨清;;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两个误区及出路[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代建军;;基于教育智慧生成的教育批判[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3期
2 胡卫珍;;国内学者“教育回归生活”研究综述:现状与不足[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22期
3 徐建平;;浅谈主体间性德育的理论内涵[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陈洁;;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9期
5 阎光才;当代中国教育理论话语纷呈背后的忧思[J];基础教育;2004年11期
6 罗祖兵;;教学即“可能生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3期
7 罗芳;;试论日常教学生活与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养成[J];教育文化论坛;2011年03期
8 杨小微;;在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危机”中寻找“转机”[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7期
9 李丽;王彦明;;浅析教学理念的几个实践误区[J];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07期
10 王萍;;论教育现象学的理想[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文婷;高成;;“李约瑟问题”对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张华;;学校道德教育如何摆脱困境[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3 金辉;;而立之年再思考[A];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鉴;教育学研究的新领域: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N];光明日报;2006年
2 孙振东;歧义颇多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刘惊铎 刘慧;回归生活世界促发道德体验[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余小茅;问题的实质是教育如何回归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张华(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主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五种理念[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蒋建华;中国教育研究需要中国气派[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李润洲;立足和谐社会建设聚焦教育重点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教育研究杂志社;教育研究现阶段需要直面的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肖伟胜 王书林;从知识“容器”角色中解放出来[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刘惊铎;没有生命感动的教育难以走远[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韩承敏;教育随笔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7年
2 曾水兵;从单向性到整体性:人学观转变与现代教育路向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进;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明洲;新生命教育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7年
5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伟;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房慧;经验学习的反思与建构[D];西南大学;2010年
8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俊;论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高月萍;班级里的道德生活[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邓海霞;道德教育生活化[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玲;情境德育——走向实践的生活德育模式[D];苏州大学;2009年
5 于爽;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6 赵洁;对话型课堂文化的建构[D];西南大学;2008年
7 靳江丽;体验:学校道德教育的一种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罗珍;让教育扎根生活[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艳君;后现代主义学生观评析[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曹晋;伦理学视野下的高校校园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471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47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