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教育内涵发展的目标、特征与路径

发布时间:2019-05-25 00:13
【摘要】:正随着教育意识水平的提升,社会各界对于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将生存和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而要求教育回归生活。由此,各阶段的教育发生着质的转变,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并提出内涵发展的理念力求渗透到各阶段的教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al consciousness, all sectors of society have higher expectations for education, especially for school education, and tak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s the goal of education and require education to return to life. As a result, the education in each stage has undergone a qualitative change, tak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s an important task of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and strives to permeate the teaching at all stages.
【作者单位】: 江苏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盐城技师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1SJB880055)苏北农村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提高的对策研究 江苏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1JYB006)“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对策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880052)“师范生实习支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10YJA880086)“和谐社会视域下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旭东;论教育对生活世界的回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刘旭东;;“无立场”的教育认识与人的全面发展[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柴江;;学校文化建设的现实困惑与路向选择[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保国;;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四维空间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刘旭东;;课堂教学有效性视阈中的教师实践性知识[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年02期

3 柴江;潘明珠;;教育内涵发展的定位与思考[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刘梦;;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之路[J];江苏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5 魏宏聚;;“生活”与“生活世界”:误解及其隐喻[J];教育科学;2011年05期

6 郭利;;转变评价理念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考试周刊;2008年04期

7 柴江;潘明珠;;教育内涵发展的本质与路向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23期

8 李思聪;廖巍;;社会文化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师生关系重塑[J];教育探索;2012年07期

9 孟晓瑞;李晓红;;从教师发展的视角反思备课[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10期

10 刘志红;;当前教育的发展之道[J];职业圈;2007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凌飞;“学困生”个案的人类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2 柴军应;对兰州市A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审视[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娜;追寻那被“遗忘”的时光[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静;变易理论教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敏;师生日常交往实践的批判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勇;教学回归生活:理想与现实[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包佶;体育生活化教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司庆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文化的重建[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凯;初中生闲暇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学智;新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学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 汪丁丁;;教育的问题[J];读书;2007年11期

3 徐文彬;张勇;;我国学校文化建设研究:成就与展望[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2期

4 戚万学;;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困惑与文化选择[J];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广春;;内涵发展求质量 特色教育绽奇葩[J];文教资料;2006年32期

2 姚仁根;;提高校长领导力 促进教育内涵发展[J];网络科技时代;2008年14期

3 张文胜;;注重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J];考试周刊;2009年45期

4 肖加平;;课堂教学:学校内涵发展的根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5 阎莉;;课程研发: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途径[J];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22期

6 杨开新;樊平;;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促进学校内涵发展[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年04期

7 许明涛;;走向内涵发展之路 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1期

8 翁文艳;;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教育均衡内涵发展的综合路径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12期

9 王文忠;;立美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管理;2002年01期

10 姚丽君;;以文化为引领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J];小学德育;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晓光;;重视教育科研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周传明;;立足安全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A];献给新中国60周年 全国教育管理优秀成果(下)[C];2009年

3 肖正友;;规范管理 提高质量 促进内涵发展[A];献给新中国60周年 全国教育管理优秀成果(下)[C];2009年

4 方世国;;内涵发展 彰显特色[A];献给新中国60周年 全国教育管理优秀成果(下)[C];2009年

5 ;以校本研修为动力 走内涵发展之路[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6 ;注重内涵发展 提升教师素质[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7 陈和杰;;以质量强校为抓手,,致力于教育的内涵发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吴美婷;;铸造廉洁校园文化 促进德育内涵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9 梁垂东;雷连华;;科学挖掘学校内涵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10 卢仕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注重多元培养 加快内涵发展[N];本溪日报;2009年

2 黄志武 记者 强国峰;子长县优化师资队伍促进教育内涵发展[N];延安日报;2011年

3 商报记者 蓝有林;55周年专业立社 内涵发展[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4 马大建 河南省开封市教育局副局长;“三弃三树”促内涵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记者 马小丽;优化教育结构 狠抓学校内涵发展[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0年

6 ;塞北名城毓灵秀 内涵发展阔步行[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蒋南;经典南山 内涵发展[N];绵阳日报;2011年

8 黄华军;完善制度管理体系 三年实现宏伟目标[N];自贡日报;2011年

9 通讯员 田寿永;湖北职院内涵发展建“两型”高校[N];孝感日报;2008年

10 凌华余泰州市海陵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以师德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N];江苏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道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孙玉杰;以成长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洪伟;当代中国中小学纪律实践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长乐;自主性德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惠淑;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目的需要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武敬杰;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李情;社会整合视阈中的大学意识形态再生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凌;青少年户外体验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孙鹏;靳埭强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3 徐永文;南宋时期赣东北朱熹后学的教育活动与教育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修琪;北京奥运志愿教育活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5 王师师;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中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曲丽君;朝阳市第一中学家校合作的个案调查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少敏;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小学“社家校三结合”的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8 洪小华;我国职业院校教育活动史研究(1949-1999)[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丽萍;关注“成人”: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吴晓昱;中国西北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853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4853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c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