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适合学生的教学”
[Abstract]:Teaching is being made suitable for students to become the pursuit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At first, it seems that this is like the ancient thought of teaching in today's new expression form, but in fact, it is the call of the purpose and ontology of educators in the era of humanism values. The reason why we pursue``suitable for students' teaching'' today shows that the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 idea is in line with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of education, and the call to``suitable for students'' , seek and create, in fact, expresses the call of the times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志明;;教学策略的本质及思考[J];现代交际;2011年08期
2 刘野;;互动教学内涵及实施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年03期
3 李如密;王冬黎;;课堂教学等待艺术探微[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8期
4 李军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J];现代教学;2011年06期
5 杨瑞姣;姬慧娜;王妍莉;;基于行动研究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策略有效性探索[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6 荷烈治;牛志奎;;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指南[J];教育;2011年19期
7 王理;冯洁;;基于多元智能因素分析的教学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7期
8 孙广勋;;“约会教育”是教育理念的提升[J];基础教育;2007年11期
9 裴长安;;基于PBL教学法的公共教育学教学策略探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武晶晶;王文利;;网络课程中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设计[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何玉青;曹峰梅;;借鉴美国教学模式改进专业课程教学的探讨[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09年全体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陶冶;柳长友;;构建创新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力增长[A];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3 谭永凤;;转变教育理念 打造贵州教育特色[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田清寿;刘定友;;浅谈民办教育机构的品牌建设[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5 薛慧丽;;构建和谐校园从心理健康开始[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陈丁和;;心理健康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培敏;“六导”教学策略[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特级教师 金哲民;教学策略的科学运用[N];东方城乡报;2008年
3 闫文学 陈明 记者 王维彬;研教学策略 扬质量风帆[N];延安日报;2010年
4 北京教育学院 时俊卿;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策略[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高海英;为运用多元互动教学策略打造高效课堂[N];济宁日报;2009年
6 李 健;课改:质量就是生命[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黄明鑫 达兴文;树立新的扫盲教育理念[N];自贡日报;2011年
8 宋新;温暖的教育理念是可以触摸的[N];天津教育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辛成;转变教育理念 向课堂要效益[N];铜川日报;2010年
10 本报评论员 刘文宁;教育理念也要与时俱进[N];工人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映学;初中学生空间与图形认知技能获得的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柏宏权;适应性教学系统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艳梅;科学哲学视域下反映真实科学的理科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静;意境化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冯青来;文化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德云;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教学标准及其认证:开发、实施及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生;校长决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齐媛;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志涛;个别化教学的有效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屠宏;网络学习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斐;成就目标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作用[D];河北大学;2006年
4 米雁;人文精神关怀下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珏;“图形组织者”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郝连科;大学生网络学习主动性的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徐芳;网络环境下异步交互教学策略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8 梁琴;英语审美化教学策略对初一学生英语能力的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9 王冀;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靳君;基于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的教学活动编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00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00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