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课程改革需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邢红军;;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迷失的危险之旅[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与评价——第四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8期
3 刘启迪;;课程理论发展与实践进展——全国第五次课程学术研讨会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10期
4 王策三;;“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07期
5 靳玉乐;王洪席;;十年教材建设:成就、问题及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01期
6 王永红,黄甫全;课程现代化:跨世纪的思考——首届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康耀;;新课标视阈下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状况刍议——由三堂小学课引发的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张艳华,陆宗芳;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流变及大学体育课程的演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3 张宏武;综合课程与教师文化素质的建构问题探讨[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游阳明,金顺利,马文娟;《原子物理学》教材改革之我见[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5 乔叶;;论教育习俗对新课改中教师观念的影响[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9期
6 彭培欣;;中国大陆与香港地理教科书知识结构的比较及反思——以人教版与港版的“工业区位因素”为例[J];地理教学;2012年02期
7 周庆元;黄耀红;;语文知识教学的现状审视与观念批判[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02期
8 张士森;;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再审视[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10期
9 李中英;;探析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李有库;;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素质的构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迪皋;从外推走向内生[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张胤;数字化之道与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华倬;论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经验[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5 段兆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贾宏燕;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中国文化渊源与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聂劲松;中国百年教育研究制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马冬卉;大学生多样性与教学针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戴军;教育理论研究的后现代思维倾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晋银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婕;小学初段随班就读学生语、数课程的调整[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海林;印度基础教育阶段教学内容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汪秀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欢苗;陕西省农村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环境现状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唐俊芳;近三十年来我国“师生关系”的再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6 陈宁;一致性研究:初中物理内容标准与中考之间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奕颖;全球化:汉语文教育的危机与转机[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结构优化论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张群林;中小学活动课程浅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施莉明;注重职教特色 构建新时期开放型德育课程体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2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3 陈元晖;中国教育学七十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05期
4 顾明远;论苏联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赵希斌;试论思维重演与儿童早期教育[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石鸥;许玲;;在多样化中繁荣与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材建设之回顾[J];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Z1期
7 严卫林;;教材循环使用为何难以推行[J];教学与管理;2008年28期
8 张奠宙;期盼中国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大国”风范[J];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9 刘捷;;主流教材的内涵与特征[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10期
10 孙喜亭;再谈“基础教育的基础何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帅;;课程改革的实践惰性及其突破[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5期
2 程良焱;;课程改革实践刍议[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6年03期
3 李清臣;;中国课程实施研究:热点透视与未来展望[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4 周静;;护生心理教育课程改革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07年15期
5 刘家访;;课程改革“唯西方化”倾向质疑——兼论我国课程改革十年的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6 赵卫东;现代师生关系伦理:在传统和现实中寻觅[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陈亚鹏;;课程改革亟待关注执行力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07期
8 董新良;;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9 孙宽宁;;从课程论教材反思我国的课程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7期
10 王树凤;叶绍梁;;论课程观的转变[J];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沈健;;贺信[A];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李建平;如何保障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辛学东;课程统整亟待探讨[N];天津教育报;2008年
3 崔国富 胡志坚 武镇北 舒萍;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李宝庆 靳玉乐;协商课程对新课程改革有何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本报通讯员 何巨;以人为本强素质[N];廊坊日报;2007年
6 胡丽清;瞧不起教师的培训咋能受欢迎?[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丁士学;2004年房山区教育10大新闻[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8 记者 赵小雅;数百万教师将接受新课程培训[N];中国教育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亚鹏;校长的课程执行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魏晓婧;本土化中国课程教学论建构方法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杜志强;论主体间性课程[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任伟伟;20世纪上半叶美国课程理论的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赵永勤;论校长课程领导的理念与策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强;在线测评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宗奕;交往教学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34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34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