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外教师入职培训看我国的初任教师培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翟艳;;美国初任教师导入方案及其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02期
2 王晓宇;;英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内容与特点[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年08期
3 王杨;;专任教学导师制——初任教师入职引导的有效途径[J];文教资料;2007年26期
4 李昕;;对日本初任教师研修制度的分析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华民;;日本教师研修制对我国教师在职教育引起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花懿隽;;国外初任教师培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年08期
3 汤瑛;;初任教师工作适应性的个案调查[J];科学大众;2008年01期
4 李黎;;英国职教教师的培训与专业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张松;余幼芳;李明照;俞佩芳;;国外生物学教师入职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生物学教学;2007年08期
6 申同武;孙丽芝;;日本新任教师研修制度述要[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07期
7 陈志敏;;美国伊利诺伊州初任教师专业标准及启示[J];中小学校长;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伟;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学习环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敬雯;中学教师入职教育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艳鸣;T校合作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实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莹莹;新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师徒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翟继岩;美国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蕊;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指导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0年
6 李萍;河南省城市初中初任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姜洪鹏;英国埃克斯特大学初等PGCE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涂志浩;英国新教师入职培训指导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何雪峰;初任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丹;英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曾德琪;师资队伍建设的新举措——美国“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2 任学印,孙启林;教学指导:促进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雪竹;吕立杰;;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困境及改进策略[J];江苏教育;2009年26期
2 曹娟;英国合格教师的职业标准及初任教师培训的要求[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3 陈海凡;初任教师的适应与思考[J];学科教育;2003年04期
4 刘丽娟;;对初任教师学校文化适应的思考[J];教书育人;2007年05期
5 陈瑾;;“三维联动”内生初任教师的发展动能[J];四川教育;2007年05期
6 胡春丽;初任教师角色转换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师;2005年12期
7 秦振华;我对教师职业的感悟[J];教书育人;2005年S1期
8 蒋攀;;日美初任教师入职引导措施之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05期
9 张秋玲;申岩林;;初为人师者的良师益友——《初任教师手册》推介[J];人民教育;2009年22期
10 胡燕琴;;初任教师的适应性教育[J];师资培训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燕;芦咏莉;;中学初任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工作投入:基于JDR模型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缪亚华;;师徒携手、互帮互学、教学相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3 林国清;;对师徒帮带的看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4 王可;;构建研究型学习组织,促进教师主体生命价值形成[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5 余小鸣;;应用Child-to-Child模式促进学生营养教育的研究[A];达能营养中心(中国)成立五周年[C];2003年
6 湖南省邵东县教师进修学校课题组;;教师角色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7 屈广才;;为青少年构建心理健康平台[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谭会辛;周立华;李华基;;运用CAI技术 提高专业课程设计水平[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林书兵;;基于目标的校际小组合作策略研究[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0 陈鹏;;从英国开放大学经验看我国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社会科学教研部教授 郭锋马;怎样让新任教师更快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南京大学校长 陈骏;创新评价机制 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李茂;澳大利亚拟全面改革教师教育制度[N];中国教师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何祖谋;福清教师培训的三个转型[N];福建日报;2007年
5 苏军;头脑“奥赛”也需与时俱进[N];文汇报;2008年
6 ;校长如何指导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活动[N];中国教师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黄芳 实习生 何勤华;张灵萍:爱心与学生心灵同在[N];凉山日报(汉);2007年
8 苏军;优秀教师将在各校“走教”[N];文汇报;2007年
9 塘沽教育局 乔军;中加研究性学习的对比与思考[N];天津教育报;2007年
10 荏苒;市少年宫成为师生的假日充电站[N];无锡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严玉萍;中美教师评价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秦立霞;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梁红京;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杜文军;作为一种方法论的课堂人种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苏勤;初任教师工作困扰及其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何雪峰;初任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晓燕;关于初任教师专业身份及其建构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贺晓敏;新课改背景下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廖静;初任教师职业认同感叙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沈艳;初任教师的实践智慧成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静;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海凡;初任教师的入职引导制度:以日英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朱沛雨;初任教师继续社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华;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69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69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