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藏族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

发布时间:2020-03-14 13:15
【摘要】:正已有研究显示: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受年龄、性别、学科因素的影响[1-2]。本研究以汉族大学生为对照,调查藏族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状况及相关因素,为藏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付祉云;佘双好;;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特点及启示[J];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02期

2 展宁宁;;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人际关系困扰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贾海艳,方平;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4 王力;陆一萍;李中权;;情绪调节量表在青少年人群中的试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丽芳;王瑞;郑日昌;;大学生孤独感、应对策略与气质类型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2 王立菲;郭成;冯正直;彭文胜;;不同作业环境下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特点[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22期

3 陈静;;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胡群英;谢秀东;;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氛围的关系[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王国荣;;青少年消极情绪、情感的预防和干预——以一起自杀事件和三起杀人事件为例[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曹亮;徐悦;陈勤锋;;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4期

7 徐永亮;陈延东;;情绪干预对中学体育弱势群体影响的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8 张玉娜;冯娜娜;王晓莉;;青少年认知风格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9 李坚敏;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10 李沿颖;;近十年国内儿童自我调节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雷鸣;PTSD大学生的认知情绪特征与心理复原[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改;情绪反应的动力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4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慧珍;初中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及其与亲子依恋、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郝均倩;聋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对其学校适应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刘涛;初中学困生情绪表达和调节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富花;情绪调节策略对生气情绪的调节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石磊;父母行为方式、儿童情绪性及其情绪调节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梁贤英;大学生双向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7 彭润雨;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社会技能与情绪调节的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8 谢芳;高一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丁相玲;中学生情绪调节困难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庆兴;青少年焦虑的发展与家庭功能、依恋质量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亚;刘阳;;我国情绪调节研究内容与方式的变迁及展望[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王志梅;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6期

3 李建明,李凌,檀立,金晓华,袁爱珍,张金凤,王淑娟;284名护士生活满意度调查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1期

4 魏义梅;付桂芳;;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5 刘启刚;李飞;;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和焦虑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7期

6 王春花;;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9年03期

7 关曦;;青少年的认知型情绪调节方式及其教育启示[J];文教资料;2007年05期

8 邓丽芳,郑日昌;大学生的情绪向性、表达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2期

9 吕勤,王莉,陈会昌,王莉,陈欣银;父母教养态度与儿童在2~4岁期间的问题行为[J];心理学报;2003年01期

10 郭小艳;王振宏;;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与意义[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春花;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岱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2 曹春和;;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医;1993年Z1期

3 本刊编辑部;;创新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命题[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年11期

4 陈婧;;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实践之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07期

5 薛晓静;安云芳;;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年12期

6 杨海燕,姜媛;情绪调节策略与记忆研究进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李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研究[J];娄底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8 杨世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教育与职业;2004年17期

9 赵金爱,陈焕珍;面向新世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05期

10 孙抱弘;;在反思中把握发展走向——首届大学生研究学术论坛暨“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干预策略”研讨会述评[J];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英武;方平;车宏生;;情绪调节策略对决策的影响[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赖海雄;冯淑兰;;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3 贾晓明;肖文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4 张金彦;姚海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5 程康;于立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6 周玲;刘佛军;;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7 李序科;;家庭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8 方鸿志;;让快乐伴你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9 陈会昌;王莉;;2岁儿童在实验过程中的情绪调节策略及其与行为抑制性的相关[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10 侯沛勇;杨尚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管见[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到底多少大学生有心理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心理健康教育“瓶颈”在哪?[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李幻;白居寺:平和之寺[N];西藏日报;2008年

4 高广志 徐宜军 刘秀昊;“怯于心理咨询”就是心理问题[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5 本报记者 霍霞;记者体验九分钟电话催眠[N];北京科技报;2004年

6 周清春;神奇催眠法:三分钟把你放倒[N];科技日报;2004年

7 肖旭 陈正权 张静 宋蔓四川大学;玉树震后心理重建可借鉴汶川经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毕俊成 朱志栓;“玉树需要我”[N];中国煤炭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赵乃林;我们找到了在“前线”的感觉[N];辽宁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乔云雁;情绪性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冬梅;青少年心境动态发展特点及不同调节策略对其心境变化影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海燕;青少年恐惧情绪再评价调节脑机制fMRI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改;情绪反应的动力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8 鲍立铣;上海刑警情绪及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方平;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贤英;大学生双向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2 刘红梅;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特点及其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周碧薇;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中性教育材料记忆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胡静;视障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依恋及其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富花;情绪调节策略对生气情绪的调节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闫娜;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反应抑制的影响[D];西安体育学院;2011年

7 张芳;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下情绪对注意网络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萌萌;愉悦情绪调节策略的实验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娜;习惯性情绪调节策略对风险决策的影响[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10 贾海艳;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869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869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a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