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弹性、生活事件及其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弹性、生活事件及其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阐述心理弹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含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经过相关资料的收集,并做统计分析,探索高中生心理弹性的特点,以及心理弹性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并把高中生的心理弹性作为中介变量,以生活事件为应激源,探讨高中生心理弹性、生活事件及其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了解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为高中生的心理弹性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有关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现实依据。 对象和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辽宁省沈阳市某一所高中的600名高中生作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将收集到的数据用SPSS17.0和AMOS17.0进行统计处理。 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 (1)在总体水平上,高中生心理弹性无显著的性别差异。社会能力和同伴亲密关系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女生得分显著的高于男生,但对于心理弹性另外的九个维度来说均无显著性差异。 (2)在总体水平上,高中生心理弹性在不同年级上存在极显著差异。在教师关怀、社会能力、自我觉察、同伴亲密关系、家庭高期望值和目标与志向6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3)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弹性在各维度及总分上差异都不显著。但是除教师关怀、亲戚关怀、同伴亲密关系、家庭高期望值维度及心理弹性总分独生子女在其他维度上的得分都要高于非独生子女。 (4)高中生心理弹性与生活事件在总体上呈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与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受惩罚、其他三个维度呈显著负相关。 (5)高中生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在总分上呈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并与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等六个维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6)高中生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在总分上呈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其中高中生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中发泄和幻想这两个维度上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退避这一维度上呈显著负相关,且生活事件中学习压力与应对方式呈极显著正相关。 (7)高中生的心理弹性对应对方式具有预测作用,并且心理弹性在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弹性 生活事件 应对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1 问题提出9-10
- 2 研究综述10-15
- 2.1 心理弹性研究综述10-11
- 2.1.1 心理弹性的概念10
- 2.1.2 心理弹性与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10-11
- 2.1.3 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11
- 2.2 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11-13
- 2.2.1 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定义11
- 2.2.2 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11-12
- 2.2.3 心理弹性、生活事件及其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12-13
- 2.3 研究目的13-14
- 2.4 研究意义14
- 2.5 研究假设14-15
- 3 研究过程15-17
- 3.1 研究对象15
- 3.2 研究工具15-16
- 3.2.1 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HKRA)15
- 3.2.2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15
- 3.2.3 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15-16
- 3.3 施测过程16
- 3.4 数据处理16-17
- 4 研究结果17-27
- 4.1 人口统计学分析17-19
- 4.1.1 不同性别、是否独生的学生在各变量上的差异17
- 4.1.2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各变量上的差异17-19
- 4.2 高中生心理弹性的特点研究19-22
- 4.2.1 高中生心理弹性的性别差异19
- 4.2.2 高中生心理弹性是否独生子女差异19-20
- 4.2.3 高中生心理弹性的年级差异20-22
- 4.3 高中生心理弹性、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22-27
- 4.3.1 高中生心理弹性与生活事件之间的相关关系22-23
- 4.3.2 高中生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关系23-24
- 4.3.3 高中生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关系24-25
- 4.3.4 高中生心理弹性、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25
- 4.3.5 高中生心理弹性、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路径分析25-27
- 5 讨论27-32
- 5.1 高中生心理弹性的现状分析27-28
- 5.1.1 高中生心理弹性的性别差异27
- 5.1.2 高中生心理弹性的年级差异27-28
- 5.1.3 高中生心理弹性是否独生的差异28
- 5.2 高中生心理弹性、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28-30
- 5.2.1 高中生心理弹性与生活事件之间的相关关系28-29
- 5.2.2 高中生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关系29
- 5.2.3 高中生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关系29-30
- 5.2.4 高中生心理弹性、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路径分析30
- 5.3 启示与建议30-31
- 5.3.1 增强师生与亲子关系30-31
- 5.3.2 提升高中生的心理弹性31
- 5.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31-32
- 6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7
- 附录37-39
- 致谢39-40
- 个人简历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垒;张文新;张金宝;;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HKRA)的修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2期
2 王燕秋;张佳佳;任景敏;黄健;李敏;许莹;彭李;缪毅;张钰;;大学生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3 李宏翰,赵崇莲;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应湘;方佳燕;白景瑞;;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J];教育导刊;2011年03期
5 赵夫明;宋灵青;王学臣;;初中生应对方式与生活事件、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6年03期
6 李东斌,黄晓萍,谢雪梅,习育华,罗祥龙;大学生压力事件与挫折耐受性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1期
7 冯永辉,周爱保;中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1期
8 张月娟,阎克乐,王进礼;生活事件、负性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抑郁的路径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1期
9 黄希庭,余华,郑涌,杨家忠,王卫红;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10 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冀建伟;关于增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教学案例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利永;高职生应激、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李海垒;受欺负儿童的心理韧性与抑郁、焦虑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滕秀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评估与干预[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高润;生活事件与心理弹性对陕西部分地区贫困女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程丽;高考复读生心理弹性及其与学习动机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9年
7 高登峰;大学生学习压力、心理弹性、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张苏;中学生心理弹性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弹性、生活事件及其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4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64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