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大纲》中“教育史以社会发展形态为分期”的框架来源考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谷平;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J];教育研究;1996年08期
2 ;“杨贤江纪念集”即将出版[J];天津教育;1985年09期
3 黄永刚;;杨贤江[J];历史教学;1988年11期
4 罗波,钟杨;对德育观念、内容、方法的思考──论杨贤江的德育思想[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5 文白;杨贤江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张彬,彭彩菊;杨贤江的中学教育观[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喻立森;三谈杨贤江的教育本质论——兼与几种不同表述商榷[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8 陈桃兰;杨贤江的编辑实践和编辑思想[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叶存洪;杨贤江对教师理论的丰富与发展[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10 孙印巧,李秀清;杨贤江马克思主义教师观初探[J];天中学刊;199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国君;沈建云;;杨贤江与诚意学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瀚青;;杨贤江论教师修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宋恩荣;;借鉴杨贤江教育思想,推动新时期教育改革——杨贤江教育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致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董宝良;吴琼;;杨贤江的德育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范庭卫;;杨贤江青年闲暇指导思想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潘懋元;;素质教育思想的先驱——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朱浩东;;杨贤江对日本教育的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王文宝;;略论杨贤江对中国现代教育科学的杰出贡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敖小兰;;杨贤江青年责任感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任秉金;王成;;杨贤江的道德、人生、理想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中心 刘巧利;杨贤江: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的先驱者[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徐定宝;“全人生指导”的教育思想[N];宁波日报;2007年
3 赵铁锁 常士凯;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五十华诞[N];人民日报;2002年
4 张健华;“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N];光明日报;2006年
5 本报综述 木月;改革“两课”教学刻不容缓[N];社会科学报;2004年
6 张泉;学生杂志:一代人的阅读盲点[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记者 李靖;南开大学开设专门课程让“三个代表”进课堂[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8 高博邋潘其勇;春晖何以为春晖 春晖以何为春晖[N];中国教师报;2007年
9 章国斌;稀缺产品“大桥游” 慈溪提前启动[N];江南游报;2007年
10 徐祥 邓朝辉;“信仰就是力量”[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姜永兵;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晓玲;杨贤江“全人生指导”及其对当代青少年的现实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睿;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周颖华;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及现代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淑霞;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的教育学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6 邓刚宏;论邓小平的教育思想[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张晓姣;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时代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48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748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