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马克思教育公平理论在新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04 14:25
  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不公平的社会现实为逻辑起点,在批判资产阶级社会教育异化本质的基础上,论述了教育公平的社会历史性以及教育公平从"量"的公平向"质"的公平转变的历史发展趋势,最终阐明教育公平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后,教育公平在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结合中不断向"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转变。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教育公平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对教育质量公平的需要与教育优质资源的不平衡不充分供给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教育公平理念正是从新时代中国经济现实与社会现实需要出发,在继承马克思教育公平理论的基础上,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战略高度上,在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追求中,把教育公平的核心价值落到实处。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马克思教育公平理论的价值内涵
    1.教育异化:马克思教育公平理论的逻辑起点
    2.教育公平的社会历史性与发展趋势
    3.马克思教育公平理论的核心价值: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公平发展的逻辑路径
    1.教育的探索性定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2.教育公平的转型:公平与质量的冲突与契合
三、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公平观
    1.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新时代教育公平矛盾变化的准确定位
    2.立德树人:新时代教育价值理念的科学把握
    3.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教育公平的攻坚方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旨要及其现实价值探析[J]. 石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中的“意识能动性”[J]. 吴宏政,费东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05)
[3]新教育公平引论——基于我国教育公平模式变迁的思考[J]. 程天君.  教育发展研究. 2017(02)



本文编号:36851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6851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5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