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高中女生社会行为、同伴关系和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8 04:10

  本文关键词:高中女生社会行为、同伴关系和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班级戏剧量表和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对湖南省隆回县两所高级中学的322名高中女生的同伴关系、社会行为和自我同一性进行了调查分析,以了解高中女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现状及其与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高中女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与高中生总体的发展水平相差不大,但更多的处于积极延缓地位。在“现在的自我投入”维度上,学生干部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在“过去的危机“维度上,重点中学的被试得分高于普通中学被试的得分;在“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维度上,高三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一女生,高二和高一女生以及高二和高三女生未出现明显的差异;而文理分科班级的女生得分显著高于还未分科的高一女生。 2.高中女生的同伴关系总体上发展较好,受欢迎类型的被试占总体被试的一半,但个体间的差异较大,表现为非学生干部的同伴关系略好于学生干部的同伴关系;父母小学文化程度和高中文化程度的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父母初中文化程度的女生同伴关系的得分;随父母一起生活的被试、随母一起生活的被试及随其他亲属生活的被试的同伴关系得分远高于随父一起生活的被试得分,同时随其他亲属生活的被试同伴关系得分高于随母生活的被试得分;独生子女的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得分。 3.高中女生社会行为也表现出不同的个体差异,在社会—领导行为维度上,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干部得分也远远高于非学生干部;在攻击—破坏行为维度上,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4.从三者总体的关系而言,同伴关系、社会行为与自我同一性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且同伴关系对“现在的自我投入”和“过去的危机”正向预测作用明显,同伴关系和社交—领导行为共同对“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起到预测的作用,其中社交—领导行为起到明显的反向预测作用。中介效应检验分析的结论显示,高中女生同伴关系在社会行为和自我同一性三个维度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
【关键词】:高中女生 自我同一性地位 社会行为 同伴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引言10-29
  • 1.1 问题的提出10-11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2
  • 1.3 研究构想与假设12-13
  • 1.3.1 研究构想12-13
  • 1.3.2 研究假设13
  • 1.4 研究方法13
  • 1.5 研究综述13-29
  • 1.5.1 社会行为的研究13-18
  • 1.5.2 同伴关系的研究18-20
  • 1.5.3 自我同一性的研究20-27
  • 1.5.4 自我同一性、同伴关系、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27-29
  • 2 研究设计29-32
  • 2.1 研究对象29-30
  • 2.2 研究工具30-31
  • 2.2.1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30
  • 2.2.2 同伴关系量表30-31
  • 2.2.3 社会行为量表31
  • 2.3 施测过程31-32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32-52
  • 3.1 高中女生自我同一性的现状分析32-39
  • 3.1.1 自我同一性六个不同地位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性分析32-36
  • 3.1.2 自我同一性各维度得分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性分析36-39
  • 3.2 高中女生同伴关系的现状分析39-42
  • 3.2.1 同伴关系得分在是否学生干部变量上的差异比较39-40
  • 3.2.2 同伴关系得分在父母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比较40
  • 3.2.3 同伴关系得分在居住情况上的差异分析40-41
  • 3.2.4 同伴关系得分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41-42
  • 3.3 高中女生社会行为的现状分析42
  • 3.3.1 人口统计变量在社会行为各维度上的差异性分析42
  • 3.4 高中女生的社会行为、同伴关系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分析42-52
  • 3.4.1 高中女生同伴关系与社会行为的关系分析43-44
  • 3.4.2 高中女生同伴关系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分析44-45
  • 3.4.3 高中女生社会行为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分析45
  • 3.4.4 高中女生社会行为、同伴关系与自我同一性的回归分析45-47
  • 3.4.5 高中女生同伴关系作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47-52
  • 4 分析与讨论52-63
  • 4.1 高中女生自我同一性总体分布及分析各个维度得分的描述性统计52-56
  • 4.1.1 自我同一性六种地位分布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53-54
  • 4.1.2 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各个维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54-56
  • 4.2 高中女生同伴关系得分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56-58
  • 4.2.1 同伴关系得分在是否学生干部变量上的差异比较56
  • 4.2.2 同伴关系得分在父母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比较56-57
  • 4.2.3 同伴关系得分在居住情况上的差异分析57
  • 4.2.4 同伴关系得分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57-58
  • 4.3 高中女生社会行为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58
  • 4.4 高中女生社会行为、同伴关系和自我同一性的相关研究58-63
  • 4.4.1 高中女生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58-59
  • 4.4.2 高中女生同伴关系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分析59-60
  • 4.4.3 高中女生社会行为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分析60-61
  • 4.4.4 高中女生社会行为、同伴关系与自我同一性的预测作用61
  • 4.4.5 高中女生同伴关系作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61-63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63-68
  • 5.1 结论63-65
  • 5.2 建议65-68
  • (1) 主观方面65
  • (2) 客观方面65-68
  • 6 研究局限与展望68-69
  • 6.1 研究局限68
  • 6.2 研究展望68-69
  • 参考文献69-75
  • 附录75-77
  • 致谢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泓,周晖,周燕;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鲁朋举;罗乐;胡辉;;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研究现状及其趋势[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3 张晓宏,陈建军;论职校生自我同一性危机及其建构[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4 李文道;邹泓;赵霞;;大学生同一性发展及其与亲子依恋的关系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王树青,朱新筱,张粤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孙士富;;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教育探索;2006年10期

7 张庆鹏;寇_g;;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原型概念结构的验证[J];社会学研究;2008年04期

8 刘建榕;;学龄儿童攻击行为的追踪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1期

9 纪林芹;张文新;;儿童攻击发展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2期

10 张日f;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构成及其自我测定[J];心理科学;200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谭雪晴;童年中期关系攻击行为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孙大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存在焦虑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3 孙晓军;儿童社会行为、同伴关系、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亚莉;初中生自我概念和学校适应相关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徐娜;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晓红;高中生自我同一性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路径[D];聊城大学;2009年

7 袁雪;大学生存在空虚与成人依恋、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王文;小学生社会行为与师生关系、同伴接纳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林江;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现状与形成机制的探索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高中女生社会行为、同伴关系和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5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75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b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