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三结合”协同创新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关键词:“五个三结合”协同创新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趋势,落实《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要求,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充分发挥作为我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教育部第一批本科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的优势,从2007年起以培养优秀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为目标,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创建了融"院校协同、院所协同、院政协同、院地协同、院企协同、国际交流"于一体的教育技术学国家级专业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创建了"五个三结合"协同创新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了"科学编队、顶岗实习、专项训练"三结合的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培养了大批能够胜任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育技术学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我国同类型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推动与示范作用。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 协同创新 教育技术学 特色专业 人才培养 模式 推动与示范
【分类号】:G40-057;G652
【正文快照】: 一、课题提出为了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需要,自2010年开始,我国从小学到高中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因此,急需大量信息技术教育人才。教育部在2004年颁布了我国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标志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福荫;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2 徐福荫;;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3 焦建利;叶力汉;;教育技术的复杂性与复杂的教育技术学——从复杂性科学角度看教育技术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4 刘广;徐福荫;;美国专业认证体制与教育技术学专业认证[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5 徐福荫;黄慕雄;张学波;叶力汉;胡小勇;;创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6 徐福荫;黄慕雄;张学波;;加强国家级信息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促进高素质实践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7 秦炜炜;徐福荫;;中美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对比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8 徐福荫;;改革开放推动我国教育技术迅猛发展[J];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9 黄慕雄;张学波;;传媒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机制创新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02期
10 柴少明;赵建华;;面向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科学的关键问题研究及对教育改革的影响[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钦太;黄慕雄;张学波;赖瑜嫦;;传播学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当代传播;2010年02期
2 徐福荫;;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的电视虚拟课堂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3 李祺;李春鹏;;谈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理念[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4 朱永海;张新明;;也论“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5 徐福荫;;信息时代的学与教[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6 徐福荫;黄慕雄;张学波;叶力汉;胡小勇;;创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7 胡钦太;张学波;梁静霞;;基于校内外“双基地”实践的传播学人才培养效果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8 李文光;;关于教育技术本土化的理论创新探索——南国农和萧树滋的电化教育思想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9 胡世清;;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教育网络工程方向的必要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10 徐福荫;黄慕雄;张学波;;加强国家级信息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促进高素质实践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晓雄;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加涅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敏;Flash组成元素的视觉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白艳;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质量比较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帅建英;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创作》选修模块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兰兰;高中信息技术课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策略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饶钦焕;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云南大学;2011年
6 高山;复杂性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初探[D];云南大学;2011年
7 王永生;耗散结构理论视野下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林;四川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胡燕;绩效技术及其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永清;基于网站建设的高中学生综合信息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成文;质量认证框架下的美国教师教育质量保证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2 熊耕;;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3 南国农;90年代以来我国的五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4 徐福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育信息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5 李运林,李克东,徐福荫;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专业建设历程——纪念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学科专业创办20周年[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6 徐福荫;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7 徐福荫,黄慕雄,任光杰;数字教育电视节目制作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8 黄慕雄;高校教学型虚拟实验室建设的现状与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9 陈志龙;;守望与创新——纪念中国电化教育发展70年[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10 徐福荫;;信息时代的学与教[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苹;;未来德育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之关系探微[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2 冯秀琪;;教育技术学科发展与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2期
3 周中梁;张鸿;谢菊;;试论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4 刘娜;;绩效技术在我国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地位[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07期
5 肖萍,古丽曼;以课题为中心的研究性教学模式[J];社科纵横;2005年04期
6 邹金凯;更新观念,转变运行模式,大力发展教育技术[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0年01期
7 张建科;;教育技术学学术共同体的构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徐红梅,宋光辉;大力发展教育技术 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9 王学刚,张凤都;新世纪企校产学研合作的主要任务和模式[J];辽宁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10 胡建波;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特点[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斌;;素质教育与校风建设[A];2006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何东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岳亮萍;;开发学生大脑潜能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A];山西省行为科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选集(1999-2003年度)[C];2003年
4 余志君;张黎;;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探析[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5 杭州市余杭区余杭镇一中课题组;;农村初中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郑阳梅;;Blog与教学整合的模式及策略探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7 赵明;韩江水;;素质教育是一种观念而不是一种模式[A];中国煤炭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文集[C];2001年
8 郝丽萍;朱华燕;陈伟伟;;工科院校心理健康多元干预系统的应用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何安元;;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应用与创新人才的培养[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郑旭东;;领袖群伦——唐纳德.伊利学术思想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无锡市蠡园中学 邱华国;在协同创新中实现课改突围[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2 邱振刚;艺术人才培养要“供需平衡”[N];中国艺术报;2006年
3 文丰;福建教育迎接机遇与挑战 共探现代商务人才培养[N];海峡财经导报;2007年
4 吕东浩;四位委员关注教育全过程[N];人民政协报;2010年
5 ;杜玉波在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成都树德联合学校校长 王平;面对每个学生的精细化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马行提;南通:紫琅学院设置特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黄方能;重视教育投入 注重人才培养[N];铜仁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宋黔云 张元斌 肖慧 王雨 王邻 刘熠煊 芦晓娟;聚集智慧 助推发展[N];贵州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吴冰;东莞横沥镇政府重金奖学引热议[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伟;现代远程教育5S学习支持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晓雄;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加涅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宫淑红;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高书国;教育战略规划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沈书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姚红玉;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虚拟导师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杰;教育技术在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统一中的作用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蔡琦;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程腊梅;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韩亮;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设置探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5 邵帅;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梁琳;中美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危义斌;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整体推进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宁静;我国近代教师教育模式的历史变迁[D];河北大学;2004年
9 尚慧文;澳大利亚TAFE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10 宫林峰;实践性德育研究及其基本模式构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五个三结合”协同创新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5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435773.html